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古籀疏证

说文古籀疏证

六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知县。以事亲辞官,居家治小学、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转注》,《说文谐声》、《夏小正经传考释》、《尚书古今文考证》、《尚书古今文授读》、《尚书记章句》,《尚书杂义》、《校尚书大传》、《校逸周书》、《书序说义考注》、《毛诗考正》、《左传补注》、《穀梁考异》、《五经疑义》、《五经小学述》、《论语集解别说》、《说文古籀疏证》、《白虎通义考》、《声字类苑》、《史记决疑》、《天官书补考》等。是书原名《古文甲乙篇》,其条例与《说文》迥异,《说文》以古籀合篆文,是书则以篆文从古籀。择《三体石经》、《汗简》、《古文四声韵》之信而有征者为正字;有见于钟鼎以意说之而无确据者,有钟鼎所不载以偏旁推测而得者,有钟鼎所载而不得其说者为阙疑字;见于《说文》,《汗简》、《古文四声韵》相沿用之,其实为从小篆羼入者亦备采为演篆;小篆相传之字沿讹已久,大抵汉时习见隶书传授生徒,但取应用又且不经见仓籀古文,并非李、赵、胡毋之旧,备列之为辨误;古文旧说本无是义,李、赵之徒附会刑名家之说者,悉辨正为复古。即许氏偏旁条例,正以古籀,自甲至亥分为二十二部,虽以钟鼎校《说文》,谓钟鼎有模篆之失,有书写之讹,有古器之赝,不据钟鼎以改《说文》,不舍《说文》以言钟鼎。其叙次是,先古文,次籀文,次篆文;其解说先叙许氏本义,次采诸字说,次附所见,以“谨按”别之,虽不墨守许学,而谓《说文》有转写之讹,无虚造之妄。是书有《功顺堂丛书》本,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漳浦黄先生年谱

    二卷。清陈寿祺辑。此谱以庄起俦谱为主,而采洪思,郑亦邹所编黄道周年谱补校。三谱异同,亦附注于每条之下。此谱有道光八年(1828年)刊《黄忠端公全集》本。

  • 玉雪斋诗集

    三卷。明虞谦(1366-1427)撰。虞谦,字伯益,金坛(今江苏南京)人。洪武二十八年(1395)由太学生擢刑部郎,出知杭州府。永乐十六年(1418),命督漕运,后召为大理少卿,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仁

  • 要览

    一卷。又称《陆氏要览》。类书。晋陆机(261-303)撰。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时为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及

  • 读史举正

    八卷,清张熷撰。张熷,字曦亮,号南漪,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九年(1744年)拔副贡、十六年(1751年)中举,举经学,后未试即卒,著有《南漪遗集》。《读史举正》一书即是张增读史心得,随笔而成

  • 默堂集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 平海纪略

    一卷。清温承志(生卒年月不详)撰。温承志,山西太谷人。历任道员、按察使。该书记录作者从两广总督百龄平“海寇”事。时“海寇”数万,主要有李尚清、梁保、吴知青、郭学显、张保、麦有金六大股。嘉庆十四年(18

  • 佣吹录

    首集二十卷,次集二十一卷。明文德翼(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全采集古人新巧字句,在杨慎《谢华启秀》的基础上增益而成。其录多不注出典。亦多有伪误。

  • 山公经说辨疑

    七卷。近人曹林撰。曹林字山公,湖北武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没有序例。卷一为《周易》,卷二为《尚书》,卷三为《诗经》,卷四为《周官》,卷五为《仪礼》,卷六为《礼记》,卷七为《春秋》三传。书中参考

  • 孟子解

    ① 一卷。宋苏辙撰。苏辙事详见《孟子拾遗》条。该书旧题“颖滨遗老”,这是苏辙晚年闲居颖川之号。辙少年时作《论语略解》、《孟子解》,前者今已不存,后者史志中有著录。该书共二十四章,对《孟子》多有发挥,同

  • 两溪文集

    二十四卷。明刘球(1392-1443)撰。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礼部主事,因胡滢荐侍经筵,改为翰林侍讲。正统初,王振欲征麓川,刘球力谏,忤王振,逮系诏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