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话

诗话

①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前后在世)撰。是编所记多数是猥鄙诙谐之作,有失大雅。所记黄庭坚教人学诗应该先读经,认为不识经旨就不知是非,不知轻重,无法为诗。又记有宋祁语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均为精辟之论。《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② 十卷。明杨成玉编。杨成玉曾知扬州府,其生卒里贯及履迹均不详。其搜集宋人诗话,汇辑此书,即在仕杨州时,是书重刊于弘治庚戌年间,所收刘攽、欧阳修、司马光、陈师道、吕居仁、周紫芝、许、张表臣、叶得、陈岩肖十家。书中观点已为成说,杨氏只有收集之劳,并没有什么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③ 八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生平详见《仲氏易》条。是编多记其自作及同时诸人唱和,亦间及唐诗。毛奇龄长于考据,不甚工诗,故所作诗多以才锋用事,伤于浅露。其论诗尊唐抑宋。论宋诗得失失于偏激,几类肆口诋毁,不足为训。四库馆臣谓其:“论唐诗亦未见唐人高妙,似不读《论语》而妄说《论语》者。如诋李白、李商隐、柳宗元、苏轼等文字,皆务为高论,实茫然不得要领。”《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四书地理考

    十五卷。清王瑬撰。王瑬原名仲瑬,字亮生,江苏吴(今江苏吴县)人。关于四书地理,阎若璩撰有《四书释地》,较为精核,却也不无可议。是书载洪亮吉说,认为中牟在今彰德府汤阴县,援引《管子》、《韩非子》之言为证

  • 醒世第二奇书

    见《石点头》。

  • 禹贡纂注

    一卷。清周天阶撰。周天阶字象台,江苏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书首有其门人吴一蜚的序,在刊刻时,周天阶可能已经去世。吴一蜚在序中称此书汇集诸家,删繁摘要,何山何地,读者开卷即可明了,对其师推

  • 左传札记

    七卷。清钱绮(1797-1858)撰。绮字映江,号竺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好钻研《左传》,深思博考,有所心得,就写于书眉上,定为七卷,成《左传札记》。其中分总札、条札、石经札数种。论非一事、

  • 和靖集

    八卷。宋尹焞(1061-1132)撰。尹焞字彦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尹源之孙,少从程颐学。曾应试举人,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不对而出,终身不就举。靖康初(1126),因仲师道荐,召至,又恳辞还

  • 续汇刻书目

    ①十二卷,补遗一卷。清傅云龙辑。傅云龙,字懋元,浙江德清人,官兵部郎中、直隶候补道。仿效顾修《汇刻书目》,收其所未收者五百余种,其中误列类书纲目若干,亦似顾氏。有光绪二年(1876)北京善成堂刊巾箱本

  • 两罍轩法帖

    二卷。清吴云辑。吴云字平斋,其藏夏、商、周三代古器甚富,有两齐侯罍,便以名其轩,著有《彝器图释》、《古印考》等书,也以“两罍轩”为名。此刻朱熹《周易本义》稿一卷,魏了翁《文向帖》真迹一卷。《周易本义》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

  • 困学录集粹

    八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摹仿《读书录》、《居业录》二书体例,前六卷是作者各个时期在性理学说上的心得、笔记,第一、二卷题名为“河干公余”,第三、四、五卷题名为“闽署公余”,第七卷以下则是作者

  • 孝经传

    一卷。战国魏文侯(?-前396)撰。清马国翰编辑。魏文侯名斯,亦作都,战国时魏国国君,曾受业于子夏,其著《孝经传》,《汉志》无明文,《隋唐志》亦不载,不知佚于何时。惟《汉志》孝经类有杂传四篇,据王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