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新义

诗经新义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新法。由于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周官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王安石是“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并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论点。在文学观方面,主张“文章合用世”(《送董传》)“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他的散文成就最高,雄健刚直,简丽自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道劲清新,自在一家,对黄庭坚,杨万里等有较大的影响。王安石著述丰富,但散失不少。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临川先生文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在《临川先生文集》基础之上,整理出《王文公文集》。而他的学术著作《三经新义》、《字说》、《老子解》等,因遭禁毁,明代后期就已遗佚。1979年,邱汉生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李樗、黄櫄《毛诗集解》、严粲《诗缉》、《临川先生文集》等著作中辑录而成《诗义钩沈》(中华书局1982年9月版),是《诗经新义》的最新辑本,《诗经新义》虽然是谨守《诗序》的,但自有其特色在。其一,为推行新法服务,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性。书中强调诗的美刺作用,甚至把《诗经》与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有“乱臣贼子知惧而天下劝”(《国风解》)的作用,并借《豳风·七月》的训释,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借助《采薇》、《出车》、《六月》等战争诗的训释,阐发其富国强兵、抵御外敌的爱国思想。其二,注重以礼解经。如《小雅·雨无正》释“正大夫”曰:“《周官》八职,一曰正,六官之长是也。”郑玄开以礼释诗之先声,王安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其三,精妙细致的训释。《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王氏曰:“濈濈,和也。羊以善触为患,故言其和,谓聚而不相触也。湿湿,润泽也。牛病则耳燥,安则润泽也。”没有对牛羊生活的实地考察是注不出的。《新义》的缺点也不少,如过分强调《诗经》的政治教化作用,流露出许多陈腐的政治、道德观点;由于强调尊奉《诗序》,以致于在训释中削足适履,曲解附会,形成许多“凿说”。

猜你喜欢

  • 毛诗正变指南图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

  • 四教义

    六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四教义》即是智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义》文开七

  • 金华征献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撰。王崇炳字虎文,东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辑录郡人著述作《金华文略》。又著有《横山记》、《禹山记》等。《金华征献录》记述金华先贤,包括原籍金华而游寓他乡,或外地来金华

  • 河汾诗集

    八卷。明薛瑄(1386-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瑄,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除御史,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著有《河汾集》、《读书录》(已著录)。是集凡八卷,首卷收

  • 慈悲道场忏法

    十卷。梁代释宝唱(生卒年不详)撰。宝唱,俗姓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少怀恢敏,清贞自苦,勤田为业。靠“傍求庸书”而学,他强识文彩,铺瞻义理,愈发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十八岁投僧祐律师出家为僧,学

  • 律服考古录

    一卷。清杨峒撰。杨峒,山东益都县人,生平及生卒年未详。该书内容是考证古代服丧之礼,其体例是先录有关条目,再考证《仪礼》以及历代不同说法列于后。至于《仪礼》所列“大夫降服”等条文,不是清代所用,及衰服等

  • 万历武功录

    十四卷。明瞿九思(生卒年月不详)撰。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湖广黄梅(今属湖北)人。师从耿定向。万历举人,遭县令诬陷,流徙居庸关。张居正救援得释,寄居京师西郊,授徒讲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授翰林

  • 禅寄笔谈

    十卷、续谈 五卷。明陈师(详见《览古评语》条)撰。此书是陈师自永昌罢归,寓居僧舍时所作,因此以“禅寄”为名。此书成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笔谈》十卷,分三十二类,并附以杂著数篇。《续谈》五卷

  •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

  • 净德集

    三十八卷。宋吕陶(1029-1105)撰。吕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中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梓州。陶秉性耿直,遇事敢言,所陈论皆切国家大计。时值王安石行新法,他上对策说:“愿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