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传说取裁

诗经传说取裁

十二卷。清张能麟撰。张能麟,字玉甲,又字西山。顺天大兴(今河北省大兴县)人,一说宛平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四年(1647)进士,任浙江仁和县知县,不久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他的学术思想师承程、朱理学,著有《西山文集》九卷、《诗经传说取裁》十二卷。此书编前有能麟自序,他认为五经都是记录圣人之言,只有《诗经》记录圣人之声,圣人的意图寄托于声,所以能深入人心,使人感到很微妙。所以要找可以谈论诗的人就更难。从秦汉至今,各守专门,禀承师训,仅仅以子夏序为证,向来就是错误传习,传习有误,也就把圣人之意弄错了,终生难改;又错误地选择了毛诗说,于是随波逐流而忘了其渊源,不能得到正确解释。此书把读诗诸家之说列在编首,大旨以《子贡诗传》、《申公诗说》为主,而以《诗测》、《诗六帖》、《诗说》、《诗通》、《诗故》、《诗副墨》、《诗心印》诸家之说为辅,各篇只标篇目,不载经文,对三百篇的次序也都从传说,把鲁提到邶、鄘之前,把郑降到郐、曹之后,大雅、小雅各分为三部分:正、续、传。传说中三百篇名有与毛本不同的,都从传说,而别注毛本作何说法在其名下。此书仅取《诗传》、《诗说》合为一编,再取明朝诸家说诗之论,未阐明诗义,所以取名为《传说取裁》。尽管《诗传》、《诗说》二书学者考证是书坊妄造。时间一长,便成了定论,能麟却珍重取裁,而真的认定是圣门传诗的真义,实在有点不免好古而不知考古,只因为明人说诗的书,今多不传,如《诗测》、《诗心印》、《诗传意》之类,但仍然能从此书中窥其概略,所以此书就不算白费了。有顺治、康熙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兵部续纂处分则例

    四卷。书为道光九年(1829)后修成,前有兵部奏疏,其卷一、卷二为八旗则例、卷三、卷四为绿营则例。是书反映了道光时代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如卷一中的拿获邪教、邻境盟党人犯,卷三中的革兵为匪,兵丁结伙抢夺

  • 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二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德舆,字四农,一字彦辅,江苏山阳(今江苏省今淮安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博学工文章,其学以克己有耻为归,尤喜治经术。客游京师时,名甚显,后主讲阜宁观海

  • 畴人传三编

    七卷。清诸可宝(生卒年不详)撰。可宝字璞斋,一字迟鞠,浙江钱塘人,同治举人,官至昆山知县。该书继阮元《畴人传》、罗士琳《续畴人传》,复辑三编,共得五十三人,附录多人,包括西方、日本学者在内。现有《南菁

  •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五卷。南宋欧阳德隆撰,郭守正增修。欧阳德隆,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进士。郭守正,字正己,自号紫云山民,学者称紫云先生。初德隆以《礼部韵略》有字同义异、义同字异者,遂因监本详加考辨,撰《押韵释疑》五卷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十卷,后编二十卷。清于敏中等奉敕编,彭元瑞等奉敕续成。于敏中(1714-1778),字叔子,又字崇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著名目录学家。乾隆初年中进士,授编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户部侍郎兼

  • 仲景伤寒补亡论

    见《伤寒补亡论》。

  • 孝经集注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

  • 春秋

    旧题孔丘(详见《周易》)撰。“春秋”一词,最早见于《国语》一书,是春秋时期各国国史之通名。《墨子·明鬼篇》亦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据《左传》记韩宣

  • 典语

    一卷。吴陆景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陆景字士仁,吴郡吴仁。官至偏将军中夏督,后遇害。《隋书·经籍志》儒家《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已亡。《唐书·经籍志》无《典语别》,《唐书

  • 周易经典证略

    十卷。清何其杰撰,何其杰字俊卿,山阳人,同治甲子(1864)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据此书凡例:“纯以他经解此经。或籍证子史诸集,皆与易义词异而义同者,或时有采辑解易各家注释,则列入夹注中。”故凡经史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