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含神雾

诗含神雾

① 一卷。清孙珏辑。所辑共计十四条。孙氏认为所辑属于谶纬一类。每一条后大多有按语。首条“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集征揆著,上统玄皇,下序四始,罗列五际,故诗者持也”,其他辑本引分为四条,该书将其并为一条;次条“夫齐地处孟春之位”云云,共计一百六十八字,作者自记云:“此简无全文,竞不知为何简。”现按《太平御览·时叙部》引之,亦散见于《艺文类聚·岁时部》;“天地东西”条、“天不足西北”条,皆见于《山海经注》,只是没有“名曰竫人”四字;“大华之山……”二十五字,亦见于《山海经注》,只是其下没有“少室之山巅”等二十三字;“五岳祝三公”条,引见《北堂书钞》;“五者德化充塞”等十四字,“尧时嘉禾七茎”等十字,皆引见《太平御览》;“大迹出雷泽”条,亦引见《太平御览》,只是稍微有所不同,没有“玄鸟翔水”以下的文字;“执嘉妻含始生刘季”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代汉者龙颜朱额”条,引见《太平御览》;“其孔子歌云”条,引见《说苑》及《博物志》。其余各条未考证出所出之处。该书有《古微书》本行也。②一卷。题缺名。所辑共计十条,未注明出处。“诗者诚为天地之心”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和《困学纪闻》,没有“诚为”二字,诗上多“孔子曰”三字;“地处季夏之位”条,引见《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没有“是也”二字;“德化充塞”条,引见《太平御鉴》,没有“也”字,“德”上有“王者”二字;“含始吞赤珠”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皇亲部》引没有“汉皇”二字;“其治世之音温以裕”条,清河郡本有之,但多“宋均注:裕以致安,怒以致乱”十一字;“雷震百里”条,亦见清河郡本,多“宋均注:雷动百里,故因以制国也。雷声谓诸侯之政声,所至相附近也”二十七字。其余各条未考证出所出之处。该书有《说郛》本行也。③一卷。清黄奭辑。所辑共计六十八条,系辑赵在翰、马国翰二本而成。其中如“五精星坐其东”条、“汤之先为契”条,赵在翰本、马国翰本皆有按语,而该书则没有,仿佛黄氏自抒所见。该书稍稍不同于其他辑本的地方,在于根据清河郡本证明《说郛》和《古微书》诸条。例如,“诗者天地之心”条,清河郡本增加了“宋均注:心主也,祖领也,亲厚也,户由出入也”;“集征揆者”条,宋均注:“望有天下也。”清河郡本“望”作“王”;“颂者王道太平”条,增加了“宋均注:颂诵同。诵其德也”;“齐地处孟春之地”条,增加了“宋均注:污泥言卑下也”;“曹地处季夏之位”条,清河郡本没有“土”字,并增加了“宋均注:劲健也”;等等;凡此种种,都辑录了其他辑本所遗漏的内容。该书有《汉学堂丛刊》本行世。④一卷。清赵在翰辑。所辑共计五十一条。其中转录自《说郛》和《古微书》各三条,其余各条均注明出处。该书考证条文,举证甚博,例如赵氏论“五岳祝三公”一条即是。另外,赵氏论“契稷无父而生”一条,主张郑笺之说,并以《尔雅》相证明,所见极是;又“五精星坐其东”条,赵氏亦有按语,以纬证纬,所见亦是。该书有七纬本行世。⑤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共计六十一条。其中“诗三百五篇”条、“天下和同”条、“齐叔好道”条、“颂者王道太平”条、“伏羲在亥”条、“风后黄帝师”条、“烨烨震电”条、“五纬聚房”条,还有采自开元占经者数条等,总计十一条,都是赵氏本上所没有的。只有“陈五者所起也”条、“君子悉心研虑”条,《文选注》引只称是“诗纬”,而不能断定其为“含神雾”。另外,“孔子歌曰”条,当采辑自《古微书》;“北极天皇大帝”条,引见《曲礼正义》;“玄鸟遗水”条,大概也是辑录自《古微书》。该书有玉函山房本行世。⑥一卷。清乔松年辑。所辑共计三十四条。其中转录自《说郛》四条。赵在翰辑本所辑录的“构为天狱”条、“四角主张”条、“震电不宁”条、“东注无底之谷”条、“龙首颜似龙也”条等,该本都没有辑录。而该本所辑录的条文,如“烨烨震电”条、“神农龙首”条、“风后为黄帝师”条、“简狄吞卵”条、“诗三百五篇”条、“北极天皇大帝”条等,在赵在翰辑本上又没有见到。另外“孔子歌曰”条,引见《说苑》及《续博物志》,而乔氏只引《古诗纪》;又“北极天皇大帝其精生人”条,引见《曲礼正义》,而乔氏引作宋均注,这些都是疏谬之处。该本有纬捃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七政推步

    七卷。明贝琳撰。贝琳字宗器,金陵(今南京)人。幼习儒学兼通天文,被荐入钦天监为监副。居家以孝友称。该书即玛沙伊德之回回历,洪武年间译出,并设回回历科,隶属钦天监。终明一代此历与大统历参用,颇受重视。其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

  • 琅华馆真迹

    二卷。清王铎(1592-1652)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一号嵩樵、痴庵,孟津(今属河南)人。王铎博学好古,工于诗文;行草宗二王,正书出钟繇,名重一时,与董其昌并称,有《拟山园法帖》。该帖中

  • 涑水记闻

    十六卷。宋司马光(详见《易说》)撰。此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宋太祖,迄于神宗,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故名《记闻》,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记》收集的材料,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而间涉琐事逸闻。

  •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

  • 傅氏钞校书

    六种。清傅云龙编。是编有《殿本晋书考证》不分卷、《殿本隋书考证》不分卷、顾炎武撰《昌平山水记》二卷、顾炎武注《韵补正》不分卷。上述四种,据武英殿本校录,与刻本并无大异,但傅氏校其脱讹,亦可供参证。后二

  • 敝帚草

    二卷。明杜开美(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开美,字袁度,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年间授中书舍人,因母老乞归。著有《敝帚草》。题序前有陆维埏所作序文,称“开美曾辑其诗为《豹裘远游》刊行于世,余稿数千言

  • 南雪斋藏真

    十二卷。清武元蕙辑。武元蕙字保恒,号俪荃。所收书从晋代至明代。以十二地支标十二卷。始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咸丰三年(1853)而成。子集有陆机《平复帖》、《兰亭序》残本、唐人写经,为唐僧法藏

  • 群经辨疑录

    三卷。明周洪谟(约1419-1491)撰。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历代典故,累官至礼部尚书教仕,卒谥文安。除此书外,还著有《箐斋读书录》等。此书是其官祭酒时与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