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识遗

识遗

又称《罗氏识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罗璧(生卒年不详)撰。罗璧字子苍,自号默耕,新安(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前定一条,引陈抟“寒在五更头”之谶语,称第五庚申后又十五年,北宋灭亡,可知此书成于南宋时期。书中又谓宋代文章多粹,自程颢、程颐发明孔孟之说,便觉欧、苏气象不长,又谓孔夫子之道至朱熹而集大成,诸家经解自朱熹断定,然后一出于正等等,可知罗璧是朱熹学说的忠实信徒、传布朱熹学说的学者。此书于经史百家、朝野遗闻等,无所不论,无所不考。大体说来,征索旧文,皆有依据,考据精核,颇多可取。但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论养老之制,谓《礼记》袒而割牲、执酱而馈等数语为委巷之谈,排诋经书,殊无忌惮。又谓公羊高、梁赤皆姓姜,亦属杜撰。又谓班史原于刘歆,引葛洪《西京杂记》后序为证,不知葛洪序谓刘歆有汉书一百卷者,自汉魏以来绝无是说,罗璧轻信伪书,尤为疏舛。此书虽少有错误,但多数皆有根据,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本作《识遗》十卷,《学海类编》、《碧琳琅馆丛书》、《芋园丛书》本作《罗氏识遗》十卷,宛委山堂《说郛》节选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猜你喜欢

  •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

  • 杞菊斋藏书

    六种,六卷。清黄燀编辑。黄燀字秋圃,婺源(今属安徽)人,精研义理之学,生平不详。本丛书共六种:黄燀辑《智囊补》、《庭训纪闻》、《坡仙遗事》、《三儒类要》、《愿体集》,明余绍祉撰《元邱素语》。其中《坡仙

  • 乐律全书

    四十二卷。明朱载堉(1536-约1610)撰。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乃明代郑恭王朱厚焥之世子。是书于万历间进于朝。《明史·艺文志》作四十卷。考此本所载,凡书十一种,唯《律吕精义》内外篇各十卷,《律学

  • 禹贡九州今地考

    二卷。清曾廉撰。本书考《禹贡》水道以今地名证古州各为篇,先举其源流、变迁,后分列今地,条理很清晰。对于各种异说多折衷之,有的断以己意,大都颇有根据。比如《冀州篇》,释“梁山”不采取胡渭的龙门之说,而采

  • 弘光日录

    见《弘光实录钞》。

  • 逊学斋文钞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钞》十卷。《文续钞》五卷,《诗续钞》五卷。清孙衣言(1815-1894)撰。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一作勤西,晚号逊学叟、逊学老人。浙江瑞安人。近代经学家孙诒让之父。幼年其父

  • 论语孙氏集解

    一卷。晋孙绰(314-37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人。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隋书·经籍志》载《集解论语》十卷,并新旧唐志同为绰撰。《经典释文·叙录》作集注,亦为十卷

  • 七经诗

    一卷。傅咸(239-294)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著名文学家傅玄之子,西晋文学家。曾历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晋武帝时,任尚书左丞等官

  • 新修孟县志

    八卷。清蔡璜纂修。蔡璜字东岩,江苏宿迁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以拔贡知孟县事。会岁饥,蔡璜赈贷有方,修举废坠,不遗余力,而民罔告劳,一时政绩,颇为优良,任孟县六年,以卓荐去。按孟县旧无志,志之修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