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

二十卷一百回。明吴承恩(约1500-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出生在一个由“两世学官”而没落为商的家庭里,幼年时即“以文鸣于淮”,但在科举中屡次受挫,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四十多岁时,才得补岁贡生。以后除做过短期的浙江长兴县丞外,大部分时间过着卖文自给的清贫生活。晚年更绝意仕进,专心著书。他认识到黑暗时代“国史非余敢议”,便寻找一条借神怪故事来表达对现实不满和对清明政治理想的创作道路。所编《禹鼎志》一书(已佚)序言中说明,言鬼神志怪,“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诗文集有《射阳先生存稿》,另编有词集《花草新编》。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品,叙唐朝初年名僧玄奘不避艰难险阻西行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事为历史实有,后来他的传奇经历被门徒记录下来,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已经具有了一些神异和传奇色彩。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中,逐渐离开史实而神话化。南宋时的话本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开始有了猴行者和深沙神形象。元代一部失传的题名《西游记》的话本,从《永乐大典》保留断片看,有一段“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文字。另外,杂剧中也有演西游故事的曲目。吴承恩就是在这些传说、话本与杂剧的基础上,写成了内容丰富的小说《西游记》,将长久流传的取经神话故事集大成,并熔入作者的现实感受,曲折反映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全书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回至第七回,从孙悟空的出世、大闹天宫写到被佛祖如来降服压于五指山下,是全书序曲,集中表现了孙悟空敢与天庭对抗、蔑视一切权威、戏弄诸神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充满乐观情调。第二部分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叙述唐僧出世及取经缘起,是“大闹天宫”故事向“西天取经”故事的过渡。第三部分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叙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经历种种磨难西行取经的全过程,这是全书主要部分。这部分通过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一路上降妖除怪的斗争,揭露了化身为妖魔的各种邪恶势力,表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该书借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曲折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现实的腐败黑暗,借孙悟空蔑视神界权威的独往独来暗寓反抗和批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具有超越时代的美学价值。全书结构恢宏,想象奇幻,创造出许多瑰丽神异的场面景观,情节曲折动人。唐僧师徒四众的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尤其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极具艺术魅力,他们既具有神的法力,能腾云驾雾,变化多端,又具有猴和猪的动物习性,还分别体现了人的不同个性,广为历代读者所喜爱。该书口语化的叙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语调,于活泼轻松之中偶出讽刺机锋,令人解颐;又穿插以细致生动的描写,间杂典雅的诗词,明白晓畅而又耐人寻味。总之,该书将西游故事集于大成,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一座高峰,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齐名的小说经典名著,影响极为深远。该书今存最早的二十卷百回刻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校。时距吴承恩去世不过十年,虽不一定是最初刻本,但在目前所见刻本中是最早的,较接近原刊本。属于“华阳洞天主人校”本的明刊本还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闽书林杨闽斋刊本和明刊扁字本。另一种明刊本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不分卷,一百回。出于此本的有明金陵大业堂重刊本。清代刊本较多,都是评本,从不同角度多有生发,“或云劝说,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故书名亦有改易。有清初汪象旭评本,题《西游证道书》;康熙丙子(1696)刊陈士斌评本,题《西游真诠》;乾隆戊辰(1748)“晋省书业公记”本,张书绅评注,题《新说西游记》;嘉庆十三年(1808)栖云山藏板本,刘一明评,题《西游原旨》;道光己亥(1839)眉山何氏德馨堂刊本,张含章评,题《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评注本,题《西游记评注》。明刊本均无陈光蕊赴任遇难、唐僧出身一节故事,《西游证道书》据朱鼎臣《西游释厄传》补入,其后清刊百回本皆本此,遂为《西游记》定本。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并参照清刊本校订排印出版,后多次重印,为今之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

  • 考古图

    十卷、续考古图五卷、释文一卷。宋吕大临(约1042-约1090)撰。吕大临,字与叔,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人。初学于张载,后从二程(颢、颐)游,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吕氏博览群书,能文章

  • 读易录

    十八卷。清陈克绪撰。陈克绪字易庵。文安人。嘉庆副榜。克绪此书,主于说理。正如书序所称:“博览周邵程朱诸先儒讲义,贯澈前四圣作易系易之深思。理数河洛,阐其奥秘,卦爻彖象,究其精微,变化生成,通其妙用,位

  • 孝经汇纂

    不分卷。清孙念劬编纂。孙念劬字述甫,江苏昆陵(今昆山)人。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再次引用书目。全书分为卷首、正编、附录三部分。卷首为孝经源流,孝经标旨,历代表章;正编为孝经注说,经注补遗,孔子曾子

  • 史砭

    二卷。明程至善撰。程至善,字于止,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西)人,著有《史砭》。此书记载起于三皇,迄于宋代。大多都是论两汉时代,其余朝代则较少。书中很多部份都是迂阔之论调,但偶有新意。例如岳飞得金牌之召,当

  • 兆游文存

    一卷。见《观古堂诗录》条。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为辛酉(1921)寓京时所作。文三十余篇。其中或考证经典,或辨别泉币,或精研金石,或概论词曲,或详究五行,不仅文章典则高雅,亦多关于考订

  • 周易时义注

    无卷数。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安徽歙县人。崇祯中以明经登第,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其书按照经训解,把卦图一卷附在卷后。要义主于说理,征引比较芜杂,欠缺主见和选择。前面有自序,说以明经获隽,

  • 宙合编

    八卷。明林兆珂(详见《毛诗多识编》条)撰。此书是林兆珂考证之文,分为六门。一为“泰真测徼”,内容皆以谈论天地为主;二为“珍驾提羽”,均为谈论经籍:三为“墨兵微画”,皆谈史传;四为“汉畴剽耳”,皆谈世务

  • 经传小记

    三卷。清刘台拱(详见《论语骈枝》)。台拱秉承家学,深研程朱理学,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但又不专主一家。汪中《述学别录》有《与刘端临书》称:“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但台拱解经,却一本汉学,专主训诂。本

  • 读盐铁论

    一卷。清俞樾撰。《盐铁论》一书,颇有缺误。清自卢文弨、张敦仁考补后,仍多疑义。樾校是书,谓隋笔所记,非专心治此书也。其谓《非鞅》篇,“介”当作“尔”。《未通》篇,“议”当作“让”。《水旱》篇,“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