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阳县志

襄阳县志

①明李思启纂修。李思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进士,官襄阳知县。县故无志,诸事皆附丽郡志。明天顺中县人张炜始创县志,其后县人冯舜臣继事纂述。县中文献始稍称备,其书今皆不传,此后继起无人。县为郡首邑,郡既有志,县事即附载及,无须再修,故久无续者。明万历中,李思启莅任,悯文献散失,以修事为己任,成志。《襄阳县志》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志分区域、山川、田赋、建置、风俗、封荫、藩贤、官师、名宦、选举、征献、征文、大事、杂事十四类。此志上遵府志旧例,杂采县中故事,以史籍为法,卓然自成一家言。郡人郑吏部继之,为之作序,盛加称道,称其辞简事赅,义正例严。惜此志流传不广,同治末再修《襄阳县志》,光绪复辑府志,未见此书也不载其名。现仅存残二册,得以稍窥其一二。② 七卷,首一卷,清杨宗时、吴耀斗修,崔淦、李士彬纂。杨宗时,字春生,江苏阳湖人,官襄阳县知县。吴耀斗,字朗心,江西瑞昌人,进士,官襄阳县知县。崔淦,字春瀑,本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拔贡,候选教谕。李士彬,字百之,湖州荆州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刑部主事。县志自万历四十五年(1617)李思启修后,至同治初年,又已二百五十余年,志乘不修,其间虽有县人贾润一度试纂,未能成书。同治四年(1865)杨宗时莅任,延崔淦主纂事,崔淦故县中硕儒,欣然受命,纂述未竣,杨宗时去职,崔淦也归道山,仅成志稿若干卷。吴耀斗继任,以前贤功绩,不宜听之淹没,延李士彬继纂事。李士彬就崔淦旧稿,略事整理,成襄阳县志。《襄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全书七卷,分为:首一卷。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武备志,卷五职官志,卷六人物志,卷七杂类志。此志考献征文,拾遗补阙,凡关政治风化及堪资校核之条,不厌求详。对前志讹误,重复繁琐处,悉心芟订,采辑详审可见一斑。此书序称,此志其体正,其事实,其旁搜远绍,以供学人泛览,备举而少有所遗,裒然成编,有佐史倚相之风,足见此志在当时的价值。

猜你喜欢

  • 篆隶考异

    二卷。清周靖(生卒年不详)撰。周靖字敉宁,吴县(今属江苏)人,周顺昌(万历进士,为魏忠贤迫害而死)的曾孙。此书旨在辨别篆书与隶书的同异,与张有《复古编》相类。所不同的是,张书以篆文为纲,附列隶字之正俗

  • 关陇丛书

    九种,十八卷。民国张鹏一辑。张鹏一字扶万,陕西富平人,撰有《隋经籍志补》、《漠律类纂》等,并编有数种丛书。该丛书中收有张鹏一辑录之丛书三种:《扶风班氏佚书》、《北地傅氏遗书》、《挚太常遗书》,前两种为

  • 砚林诗集

    四卷。清丁敬(1695-1765)撰。丁敬,字敬身,又字砚林、隐君,号钝丁,自称龙泓山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艺术风格,而不拘泥于法,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

  • 孙月峰评经

    十六卷。明孙矿(生卒年不详)撰。矿字文融,号月峰,余姚(今属浙江省)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明史·孙矿传》。除此书外,还著有《绍兴府志》、《书画跋》等。此书包括《诗经》、《书

  • 权文公集

    十卷。唐权德舆(761-818)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奉安)人。少以文章知名。德宗建中元年从政,累官至宰相、刑部尚书,后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德舆善诗文,精通经术。长于五古。著有《童

  • 千金宝要

    六卷。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宣和中曾官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此书系作者采录孙思邈《千金方》之精要辑成,于宣和六年(1124),撰成并刻石以存。全书共十七篇,载方九百

  • 晚晴楼诗草

    二卷。清曹锡淑(约1740年前后在世)撰。曹锡淑字采荇,上海人。曹一士、陆凤池之女。生卒年均不详。嫁同里举人陆正笏。曹锡淑工诗,承其家学,具有轨范,大致以性情深至为主。有《晚晴楼诗草》二卷,又有《拂珠

  • 沈氏尊生书

    七十二卷。清沈金鳌(1701-1775)撰。沈金鳌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乾隆年间举人。初学儒学,“博古明经,一生笃学。”因喜好医学,中年以后专攻医学。晚年辑其一生医学著

  •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四卷。不著撰人。此书系元刊本。书中杂采通真子、张洁古、云歧子、池大明、成无己、杜光庭诸家之说,为之作注。因脉附方,不加变通。书题为“纂图”,但并无图说。书无序跋,难考作者。可作为研究元代医籍刊本参考资

  •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