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缁衣

缁衣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已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唯尹躬及汤,咸有壹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子曰:“有国家者章善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大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唯口起羞,唯甲胄起兵,唯衣裳在笥,唯干戈省厥躬。《大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唯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唯终。”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了民存,亦民民亡。《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唯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唯曰怨。”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

子曰:“轻绝贪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猜你喜欢

  • 陆士龙集

    十卷。晋陆云(262-303)撰。陆云字士龙,吴郡华亭(今上海)人。陆机之弟。少与兄陆机齐名,号曰“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陆机,而持论过之。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为浚仪令。去官后,

  • 墙东集

    二十二卷。明王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王澹,字澹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其身。工曲,著有杂剧《樱桃园》,一作《樱桃梦》,又有传奇《双合》、《金碗》、《紫袍》、《兰佩》等,散

  • 喻林

    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生卒年不详)撰。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把书中的譬语喻言,随手抄录,历经二十

  • 愿学堂集

    二十卷。清周灿(约1673前后在世)撰。周灿,字维林,号星公,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著有《愿学堂集》。是集为周灿诗文集。凡二十卷,文十八卷、诗二卷,并附《

  • 校注字鉴

    五卷。清方成珪(生卒年不详)撰。成珪字国宪,号雪斋,瑞安(今属浙江)人。嘉庆戊辰(1809年)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精小学,尤嗜校雠古籍。是书系考订元李文仲《字鉴》之作。参照钱馥校本,每字

  • 花草粹编

    二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陈耀文编。耀文字晦伯,河南确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进士,累官陕西行太仆卿。著有《经典稽疑》、《天中记》等。本书取唐《花间集》、宋《草堂诗余》二书之首字为名,以花代唐,以草代

  • 日本源流考

    二十二卷。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洒,江苏学政等。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振业工业,办公司,反对戊戌变法。武昌起义后,闭门著书

  • 妮古录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体例仿赵希鹄《洞天清录》和周密《云烟过眼录》而作。书首自序中称:“予寡嗜,顾性独嗜法书名画,及三代秦汉彝器瑗璧之属,以为极乐国在是。然得之于目而贮之心,每

  • 校定皇象本急就章

    一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号匪石山人,江苏吴县人。其生平著述,详见《说文新附考》。嘉庆十六年(1811)树玉发现元赵孟頫的正楷写本和明仲温的摹宋石本,皆出于皇象本,以之参校而

  • 太乙金镜式经

    十卷。唐王希明撰。王希明年里不详,开元时曾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本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系著者奉敕而撰。太乙亦即太一,本为北极神之别名,为天神之最尊贵者。先秦术数有一流派尊奉太乙,称为太乙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