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绮楼”濒西湖。曾与里中耆彦结“东轩吟社”。汪以为经学乃“根柢之学”,排日读《十三经注疏》,把心得辑为考异。于《国语》功夫尤深,尝辑贾逵、虞翻、唐固之说,附以王肃、孔晁两家,撰《三君注辑存》四卷;于韦氏《注解》伪者驳之,缺义者补之,辞意有未昭晰者详说之,搜辑旧闻,博求通语,为《国语发正》二十一卷;以公序本以及他书校“明道本”,为《国语考异》四卷。又曾与嘉兴钱泰吉为校史之约,校《汉书地理志》二卷。陈奂游杭州,与汪友善。汪临终遗书嘱陈,为其编定所著书,陈阅数年才编讫。著作有:《三家诗考证》、《世本集证》、《借闲生诗》三卷、《词》一卷。还有《借闲随笔》一卷,《辽史纪年表》一卷,《西辽纪年表》一卷,《振绮堂遗书》等。《经典释文补续略例》为其弟迈孙所辑。先是远孙欲就卢文弨刻本《经典释文》,拟撰补续,未及就章仙逝。只存条目,大约摘自陆德明以前之书,而释文未及摘采或摘采不尽的,至唐人则择善而从,在宋人书中,有摘采汉儒音训者,也不遗弃。又认为此书自周显德、宋建隆、开宝、咸平、景德,递经修改失真,当悉据丁度《集韵》、贾昌朝《群经音辨》补入。拟续条目,大约认为陆氏书止录于梁陈,而从唐末迄明,亦不可缺。并且减去老庄加入孟子,别出《大学》、《中庸》,唯《易》、《诗》、《论》、《孟》《大学》、《中庸》、《孝经》都以朱子为注。《书》用蔡氏,《礼》用陈氏,《仪礼》用朱子、黄氏。《春秋》、《周官》、《尔雅》仍依旧原书而附以各家之说。其拟补者,又有更定条目,无大差别,末尾附应摘引书目,并且载汪远孙与陈扶雅、严厚民往复商榷诸手札。迈孙在其书后作有《跋》语。收入宣统刊本《振绮堂丛书》。

猜你喜欢

  • 论语类编

    二卷。清戴姜福撰。姜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大学直说》。是书取《论语》本文,分十篇,三十四类。一为圣学,二为教人,三为勤学,四为孝悌,五为君臣,六为交友,七为五性,八为为仁,九为存仁

  • 蒙古游牧记

    十六卷。清张穆纂,何秋涛校补。张穆(1805-1849)字诵风,号石州,山西平定人,道光十二年(1832)优贡生,十九年(1839)应顺天乡试,因不堪受辱而退场,遂绝意仕进,专心致学。何秋涛字愿船,福

  • 四声等子

    一卷。作者和成书年代尚无确考。元熊泽民《切韵指南序》云:“古有《四声等子》,为流传之正宗。”熊序写于至元丙子(1336年),既然是“古有”,则《四声等子》可能产生于元代以前;《四声等子序》有“近以《龙

  • 萝庵游赏小志

    一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1829-1894),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浙江会稽(今绍兴、上虞)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户部江南司浚郎、山西道监察御史等。一生著述甚丰,著有《绍兴府志校记》、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三才图会

    一百零六卷。一名《三才图书》。明王圻(详见《续文献通考》)撰。本书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古代的一些著述,凡有关天文、地理和人物等,常常绘以图谱,让读者见之形貌,以资参考。但是因其散见于众书之中,甚不易

  • 越缦堂文集

    十二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王重民(1903-1995)辑。王重民原名鉴,字有三。直隶(今河北)高阳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历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著有《国学论文索引》、《中

  • 乞食图

    清钱维乔(1739-1806)撰。钱维乔,名又作惟乔,字树参,自号竹初,别署林栖居士,江苏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朝举人,嘉庆年间曾任浙江遂昌知县,后调任鄞县知县。工书画,兼善诗文,尤工词曲。寄居如

  • 从政录

    不分卷。清汪喜孙(1786-1847)撰。汪喜孙字孟慈,号荀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汪中之子。嘉庆年间举人,官至河南怀庆知府。喜孙工声音训诂,著有《名臣言行录》、《经师言行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