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箧中集

箧中集

一卷。唐元结(719-772)编。元结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玗洞,因号猗玗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为诗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受到杜甫推崇。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七人之诗,共二十四首。前有自序,称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命曰《箧中集》。其诗皆淳古淡泊,绝去雕饰。非惟与当时作者门径迥殊,即七人所作见于他集者,亦不及此集之精善。盖取其精华,百中存一。特不欲居刊薙之名,故记言箧中所有仅此。其沈千运《寄秘书十四兄》一首,较《河岳英灵集》所载颠倒一联,又少后四句,字句亦小有异同,而均以此本为胜。疑元结亦颇有所点定。《馆阁书目》谓二十四首皆元结作,则不然。沈千运,浙江吴兴人,家于汝北(今河南临汝)。王季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李勉引为宾客,杜甫诗所谓丰城客子王季友。于逖,里籍无考。李白、独孤及皆有诗赠之。孟云卿,河南人,或曰武昌人。尝第进士,官校书郎。所传诗一卷,仅十七首,而悲苦之词凡十三首,则亦不得志之士。张彪,颍、洛间人,杜甫诗所称张山人彪者,即其人。赵微明,甘肃天水人,名见窦《述书赋》。元季川即元结弟元融,独书其字,未详其故。或融之子孙所录,如《玉台新咏》之称徐孝穆。有汲古阁刻本,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收有此集,采用《随庵丛书》,影刻尹家书籍铺刊本。

猜你喜欢

  • 汇书

    六卷。清王凤九(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王凤九,字而轩,莆田(今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举人。知涉县,捐筑水堤。抗上,辞官而归。家居著书三十年,晚年尤多发明。本集仿笠泽丛书之例,故名曰汇书。集中

  • 蜀道驿程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记述康熙十一年(1672)王士祯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时往来所经之事。上卷自京师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乡。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

  • 潞安诗钞

    十六卷。清程之玿、常煜辑。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编分前后两编。前编为程之玿集,后编为常煜集。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对原诗重加抉择,细酌去留,详注其里爵出处。信者因之,疑者阙之

  • 黄山领要录

    二卷。清汪洪度撰。汪洪度,字于鼎,安徽人。其结庐于始信峰顶,读书十载。爱黄山奇丽,则于古今流传之迹,峰峦松石之奇,撮其大要,撰成此书。《黄山领要录》知不足斋丛书本,共二卷。卷一,黄山(附长洲朱鹭、黄华

  • 陈刚中诗集

    三卷。《附录》一卷。元陈孚(1240-1303)撰。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历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中《观光稿》一卷,为至元中署上察书院山长时作;《交州稿》一卷,为至

  • 吴都文粹

    九卷。宋郑虎臣编。郑虎臣字景兆,官会稽尉。里贯生卒不详。其父曾为贾似道所害。德祐初年,贾似道谪授高州团练副使,寻州安置。郑虎臣自请监押贾似道,后诛杀贾似道于木绵庵。是书为吴郡遗文集,收录颇广。其中若李

  • 秦邮帖

    四卷。清师亮采辑。师亮采字禹门。嘉庆十九年(1814),署高邮知州,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置于文游台四贤祠。第一卷为苏轼《春帖子词》、《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第二卷为苏轼《清

  • 易触

    七卷。清贺贻孙撰。贺氏字子翼,自称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明代诸生。该书原无传写本,清咸丰初年由贺恢募资刊刻,始流传于世。此书由作者自序,内容虽多据前人所言,但诠释详明,发挥透彻,绝非简单的抄袭。作者认

  • 友渔斋诗集

    十卷。清黄凯钧(1751-?)撰。黄凯钧字南薰,号退庵,浙江嘉善人。他出身农家,父曾请师教他科举八股之文,但他性不近帖,弃举业而不废读书,尤好为诗。父夭亡后,家事系身,却仍常吟不辍,唯所作可存者无几;

  • 香溪集

    二十二卷。宋范浚(生卒年不详)撰。范浚,字茂名,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绍兴中,举贤良方正,因秦桧柄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此集二十二卷。为其门人高梅所编,其侄端臣所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