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管子

管子

二四十卷。周管仲(?——前645)撰。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今河南许昌市西)人。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齐襄公时政令无常,鲍叔牙、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公子纠逃出齐国。齐襄公死后,公子争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尊称为“仲父”。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管理,注重选拔人才。调整土地征税,减轻力役,严禁掠夺家畜。倡导官方发展盐铁业、铸造并管理货币等。对待原有法令,管仲指出,“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国语·齐语》)认为,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原有法令中好的部分,解决好民众的生活需要,尊重并依靠贵族,就可以使国家安定。经过管仲的努力,齐国国力明显增强。管仲又协助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扩大齐国在各国中的影响,发展齐国的势力,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后人因管仲死谥敬,又称他为管敬仲。《管子》一书,相传为管仲所撰,其中也不乏管仲的思想,但大部分内容为后人伪托,现在已成为公认。《管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流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了西汉刘向编辑的《管子》。据刘向称,《管子》原有五百六十四篇,内容驳杂重复。刘向在重新整理编辑时删去重复部分,剩下八十六篇。现存本子虽然目录上仍为八十六篇,但其中十篇已有目无文,实际上只有七十六篇。《管子》汇集了以法家思想为主的,包括道家、阴阳家、儒家、杂家等多种思想在内的不同思潮的作品,在阐述思想的同时,还向人们介绍了有关天文、历数、舆地、农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管子》一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内容丰富,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管子》强调法治,认为“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距绳墨也。”(《七臣七主》)“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禁藏》)在理论上将法律的权威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管子》提出的法具有等级性,但在遵法上却强调平等性。《七臣七主》中说:“法令者,君臣所共守也。”《君臣上》中说:“君据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顺上而成俗。”《法法》中又说:“法者,民之父母也。”排斥了官吏为民之父母的说法,突出了遵法的平等性。《管子》还强调实行法令的严肃性,严决反对违反或背离法令的思想学说的存在。认为只要“倨傲易令、错仪画制作仪者,尽诛。”“强者折,锐者挫,坚者破。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法法》)就能够使“民毋敢立私议自贵者”,“万民之心皆服而从上”(《法法》),主张杀出一个思想统一来。《管子》强调加强君权,主张尚法主势,贵公去私,以法任人。《管子》还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主张重本抑末等等。《管子》除了对具体政策加以阐述外,也极为热衷对法治理论、政治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由于《管子》非一人一时所作,因此各篇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矛盾之处,流露出其它学说的思想倾向。这就使得《管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成为研究先秦法家思想的宝贵资料,而且也为研究其它学说提供了可供参据的材料。《管子》一书,在唐代初年已有所散佚。明代梅士享曾刊行《管子》,但已屡经点窜,面目全非。现存本有明万历壬年(1582年)赵用贤所刊本。又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备要》本。明代刘绩有《管子补注》、清代有戴望《管子校正》、当代郭沫若有《管子集校》。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马非百所著的《管子轻重篇新诠》,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管子》经济思想研究组编写的《管子经济篇文注释》,198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守正所撰《管子注译》,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管子》。

猜你喜欢

  • 道统传经

    一卷。明岳元声(1557——1628)订正。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浙江嘉兴人,经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罢归后,聚徒讲学于天心书院,以毋自欺为主。作品有《圣

  • 顾亭林年谱补正

    一卷。清常庸撰。庸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与缪荃孙所录顾谱互有详略,然考证详实,或可订正诸谱之误,或可补诸谱之漏。如顾咸建授命,在杭不在吴;江耿橘顺天宛平人,非献县进士;薛案自署衲米,号堆山,不号米堆山

  • 续补侍儿小名录

    一卷。宋温豫(生卒年不详)撰。温豫字彦几。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温豫因为王铚所著《补侍儿小名录》仍未详备,于是续补此书。共二十九事。其中成风一条,是谥而非名。温豫引事时增改亦有不当之处。有稗海万历

  • 愚一录

    十二卷。清郑献甫(1801-1872)撰。郑献甫,经学家,原名存纻,字献甫,别字小谷。为了避文宗讳,以字广行。广西象州(今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主讲榕城书院。著有

  • 书经集注

    见《书集传》。

  • 中庸心悟

    一卷。清沈辉宗(详见《大学参证》)撰。是书无序例,也不署名氏,因其附于《学庸参证》后,故知为辉宗所作。首定序次,以“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第首支,是总冒。“仲尼曰:‘君子中庸’”至“强哉矫”为第

  • 韵学大成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东乡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白如柏纂修。白如柏,长白人,曾任东乡县知县。东乡县旧无志。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徐陈谟始修之。兹编则为续徐志而作。《东乡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原

  • 受菩萨戒仪

    一卷。陈代释慧思(515-577)撰。慧思,俗姓李,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少年“以弘恕慈育知名,闾里称言”。因屡次梦见梵僧劝他超群脱俗,乃于十五岁奉佛出家。他时不废日,刻意苦学,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