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经九歌解义

离骚经九歌解义

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第,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李氏笃信程朱理学,著有《榕村集》(四十卷),《周易通论》等。本书《四库存目》作《离骚经》一卷,《九歌注》一卷。与《参同契解义》、《阴符经解义》合称《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正文分《离骚经》和《九歌》。《离骚》共分十七节加以注解,太有李光第《后叙》、《附记》各一篇。《九歌》仅收《东皇太一》至《山鬼》九篇,删去《国殇》、《礼魂》。每篇分若干节,篇末对该篇加以总的解说。《九歌》后附李氏跋一篇。注文简明,以疏通文义为主。书中精华在于对《离骚》的注解。其特点是:一、善于分析篇章结构。如将《离骚》分为两大部分,并概括段旨。在段内又分若干层次,并揭示其结构内在联系。虽未必尽是,但试图从作品构架上加以把握,令人受到启发。而在《附记》中,将《离骚》分为回顾现实生活和设想神幻境界两大部分,这是前人未曾论及的新颖提法。二、在文义阐发上,时有精辟见解。如《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以下八句,王、朱等所解,或有违文义或支离破碎,而李氏将八句视为整体加以诠释:“言我昔者有志于为国培植,冀其及时收用。今者不伤其萎绝,而哀其芜秽。虽萎绝,芳性犹在也。芜秽,则将化为萧艾,是乃重可哀已。”将此节用比喻手法,为国培植人才,望其成才,一旦待用,萎绝不可伤,变节诚可哀的多层含意,揭示得透彻、明确。然本书将《国殇》、《礼魂》从《九歌》中剔除,硬凑“九”数,实属武断之举。另外妗氏好以君臣大义解《楚辞》,先入为主,不免穿凿。解《九歌》含意,也说:“故天神尊上,则以喻君,司命为太乙之佐,湘君、河伯,非天神之伦,则以喻臣。”亦不符合诗意。主要版本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榕树丛书》本,在丙集内。光绪四年(1878)李光廷刻《榕园丛书》乙集本,北京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安溪先生解义三种

    见《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

  • 谯子法训

    一卷。晋谯撰(见《论语注》条)《隋书·经籍志》儒家,《法训》八卷。《唐书·艺文志》、《意林》均谓八卷。失传。马国翰汇采为一卷。黄以周曾补辑之,其书未见。周之人品不高,然史称其诵读《坟典》,欣然以忘寝食

  • 东河棹歌

    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咸丰十一年冬(1861)太平军攻入杭州,与兄丁申在战乱中购买图书,共万余卷。藏书室沿用其祖父丁国典八

  • 联骚

    一卷。清张潮(1650-?)撰。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以岁贡官翰林院孔目。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花影词》。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安张氏霞堂刊

  • 卫生宝鉴

    二十四卷。元罗天益(约1220——1290)撰。罗天益,字谦甫,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从著名医家李东垣学习,为李氏得意门生,尽得其师倾囊所授,故造诣颇深。兼承师意,撰有《内经类编》一部,惜无传本

  • 香山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暴煜修,李卓揆纂。暴煜,山西屯留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十三年(1748)任香山知县。明永乐间邑人容悌舆始创旧志,成化间黄经增损为新志,后续修两次。暴煜因时政之大者,旧志多缺然未备

  • 圣学辑要

    一卷。清代潘继善撰。潘继善见《音律节略考》条。作者倡导程朱学说。此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程朱理学的重要观点,全书共分六类目,一是“论致知、力行、存养、慎独”,二是“论诚”,三是“论仁义礼智,”四是“论学思

  • 澹斋内言

    一卷、外言 一卷。明杨继益(生卒年不详)撰。杨继益,字茂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分内言、外言各一卷,内言间有考证,外言则均为语录。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其解《邵子》“三十六宫都是春”句,误以为“宫

  • 潜学稿

    十二卷。明邓元锡(1527-1592)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江西南城人。著有《三礼绎》。此其所作杂文及语录。其语录主有感而言,在当时尚为笃实。文章则颇为朴拙未足擅长。本书四库已存目。

  • 张司业集

    八卷。唐张籍(766-830)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