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隐义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册府元龟》有《礼记隐义》二十卷,题何胤撰。以此认为志失缺略,不知《隐》与《隐义》实为二书。朱彝尊《经义考》疑“隐”下脱一“义”。《隐义》又与《音义隐》为两书,阮元《礼记校勘记》谓疏中屡次有《音义隐》,亦或称《隐义》,皆非也。其书如,“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惮所行为怯,迷于事为惑,口耳之间曰咡,振去余酒曰挥”;“诗书谓教、学时,临文谓礼执文行事时”之类,诠释文义,都颇确洽。“畏、厌溺三事”,认为“死而不得礼,亦不吊”。引昭公二十年孔子止琴张欲吊宗鲁事,尤足补《记》文所未备。又“振容在下,是鱼在振容间”,此本《杂记》“大夫不揄绞”郑注为义,谓“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此本《既夕礼》郑注以“布为抑杨左右之节”为义。谓“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与《小尔雅·广衡》四多次比赛“石谓之鼓已远,”与《十雅·释器》比较,“斛谓之鼓尤远”,可“知后世量名之互有不同”。又“堥土釜,今以木为器,象土釜形,此可见牟有瓦木二物”。《既夕礼》“两敦两秆”,今文“秆”作“桙”,当即木制之象土堥者。“惟拜受尊所,此记侍长者私饮之礼”,谓降席拜受。观《士相礼》“受爵升席祭”,郑注谓“受爵者于尊所可悟”,于是云“尊者主人,拜者对主人”,训“尊所为主人所”。其属舛误。又“君里棺内朱绿,用杂金鐕”。此处“绿”字定本并作“琢”,琢为涿之假借字。《说文》“涿流下滴也”。谓“棺与属虚空处,用朱漆涿之,用杂金屑鐕之,涿鐕相对为文”,乃云“朱绿皆缯”。是所据本已误,故所说皆非。又“大夫以鱼须文竹”,郑注“文犹饰也,大夫士饰竹以为笏”;因而认为“鱼须饰文竹之边,是以鱼须文竹为物名”,与郑注不合。亦与卢植注“大夫以鱼须及文竹为笏”不合。又,“若夫五兵,当以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义为最古”。乃云“北方用楯,中央用鼓”。按《周礼·司兵》有“五兵”五盾”;《谷梁》庄公二十五年有“五兵”“五鼓”,则楯鼓不应在“五兵”中。其分配方色,黄以周《礼说略》云:“本无定说”。今无从论其得失。此本以注文提行,不直接经文,遂致文义牵混,其不足与《音义隐》辑本同。又如,“士旁三拜”下,又载“旁犹不正也”数语。此应为孔疏语,非《隐义》文。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缙云文集

    四卷。宋冯时行(约1131前后在世)撰。冯时行,字当可,号缙云,恭州壁山(今四川巴县)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初进士。绍兴五、六年间为丹稜令。以奉礼部召对,力言和议不可信,忤秦桧,出知万州,不久罢职。桧死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按节坐功法

    旧本题宋陈抟(详见《河洛真数》)撰。古人研究养生,或强调屈体劳形进行运动,或主张存思观想,或讲求坐卧调神理气、方法不一。还有的主张按月之圆缺、晦朔弦望等不同的月日及子午卯酉十二辰进行修炼。《按节坐功法

  • 古穰集

    三十卷。明李贤(1408-1466)撰。李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宣德进士,景泰初(1450)由文选郎拜吏部侍郎,后任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达。著有《天顺日录》、《

  • 上虞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煦春修,朱士黻纂。唐煦春,任候补同知上虞县知县。朱士黻截取知县,光绪十二年进士。此志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全书为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首为天章,卷一方舆、营

  • 臣轨

    二卷,武则天撰。武则天(约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省)人。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执政,废中宗为庐陵王,居睿宗于别殿,不得预闻。又改东都为神都,改诸司官号,立武氏宗庙。徐敬

  • 峨眉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王燮纂。王燮,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监生,嘉庆七年(1802)任峨眉县知县。王氏任县令后,思取志,考其山川道里之数,人物风尚之殊。及得旧本,乃乾隆五年(1740)县令文曙偕邑人张宏映

  • 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

    一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昙摩难提,梁慧皎《高僧传》称法喜,兜佉罗人。“少而观方,遍历诸国”。符秦建元中来到长安,译出一二阿含经等一百零六卷。《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是昙摩难提奉姚旻之请,于建初六年

  • 露香阁诗草

    一卷。清严蕊珠撰。严蕊珠,生卒年不详,字绿华,江苏吴江人,诸生严家绶之女。清代诗人。自幼夙慧好学,聪明绝世。年十七即著有《露香阁诗草》。年二十未嫁而卒。此书前有吴江女史沈昭华、其兄严秩所作的序言。共收

  • 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四卷。清时庸劢撰。时庸劢,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庸劢潜心声韵学,折衷清王念孙、段玉裁、严可均、姚文田、孔广森、苗夔、朱骏声、张惠言诸家学说,分古韵二十部。推崇戴震、孔广森阴阳对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