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恒解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书》,又有《止唐韵语存》,又辑有《壎箎集》。刘沅著《礼记恒解》,书首有自序,言:“诗书所载,孔孟所言,文武周公实能以天地育物之心为心。故其礼亦能以天地生成之道为道。及春秋而事杂言庞,有莫知礼之所以为礼者,夫子圣德天纵,尤严矩规。凡礼之所以宜古宜今者,靡不身体之。而或有变通者,则有志而未见诸施行。当时诸贤,朋闻其说,而不尽得其指归。一二好学深思之士,裒集群言,汇为此书,虽是分编撰述,出于戴郑之徒,未必遂得圣人精义。而其之存即其义存,不得谓折衷时中,不藉此而彰。尝考所言,无非采辑贤圣杂书见闻,意其精者出于七十子之徒,而其浅者,亦秦汉笃学之士,非子道概未有闻,而能剽窃为之。钦定义疏,广大精微,无美不备。沅幸沐休明,积久微有所得。窃虑承学者或苦于繁,否则拘晦其旨,爰于诵习之时,随文诂义,以便参稽。阅年忽已成帙。未忍指弃。叙而存之。(道光八年(1828)初夏日双流刘沅识)”。刘氏研究礼学,颇是勤勉,阅礼之余,圈点成篇。思考之暇,自有创见。他对《仪礼》多有菲薄,于《周礼》则极尊崇。《礼记》则云孔孟弟子传授之言居多。周公之法,至周末,已多不可行,故孔子思夏殷之礼,欲损益其制,以为世法。故此书所记孔门弟子之事,多不尽周制。他又以为说礼者,拘于文义,非是是非,争论不休,定要以古礼行世,实失于迂腐,“天下之大,民俗固不一途,古今之赜,事势尤须变通,”应根据天时地利之宜而制定,百姓明礼可循,不至视为畏途。是书于《大学》、《中庸》皆录载全文,并谓自汉以来,有以《春秋》诸经为大经,《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为小经者,汉唐已有专本,而程朱改窜《大学》旧文,启后世擅改经文之弊。此论很有见地。刘沅于经文,旁证博引,详为研考。如“定亲疏”一节,引叶梦得、陈详道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一节,引郑康成注,分辨皆别。“班次涖临,鹦鹉能言”一节,引孔颖达疏。其注解主要尊郑注孔疏。对《丧礼》、《丧服》诸篇,亦备录。刘氏在《附解》中谈到如今民风土俗,已有欧风东渐之影响,时迁世变,不应再执古人之礼。此见真非寻常儒生所能有。是书取汉儒之训诂,宋儒之义理,得其精审者,又结合天时、人情,时势而说经义,成就甚大,应为研究礼学者所重视。本书有同治十一年(1822)《槐轩全书》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华光梅谱

    一卷。旧本题为宋代僧人仲仁撰。仲仁,僧,号华光长老、华光道人,与黄庭坚(1045-1105)同时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住衡州(今湖南湘水一带)华光山。华光长老酷爱梅花,方丈之内植梅数株,每当花开之

  • 述古丛钞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 礼记释注

    四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柘康,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丁晏为人清廉,富有公心,曾为救灾疏浚河道,修建公共

  • 七颂堂集

    十四卷。清刘体仁(1612-1677)撰。刘体仁,颖川卫(河南许昌一带)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有家难,弃官从孙奇逢讲学,后累官吏部郎中。体仁工诗文,又善画山水。著有《识小录》(已著录),《七

  • 菊潭集

    四卷。元孛术鲁翀(1279-1338)撰。孛术鲁翀,女真族。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更名翀,字子翚。顺阳(今属河南)人。大德十一年(1307),因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先后预修《世皇实录》、《大元通制》、《

  • 二徐说文同异附考

    不足卷。清董诏撰。参见《说文测议》。此编见于《说文测议》第七卷。二徐之异,不下千事,而董氏所考仅二十一字,实乃挂一漏万,无足轻重。

  • 经典文字辨证书

    五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毕氏自序谓作是书有五例:“一曰‘正’,皆《说文解字》所有者也;二曰‘省’,笔迹稍省于《说文》,‘’之为‘香’,‘髃’之为‘腢’,是也;三曰‘通’,变易其文而不戾于

  • 阮嗣宗咏怀诗注

    四卷。清蒋师爚著。蒋师爚字慕刘,晦之,号东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主事。著有《周易》、《尚书》、《毛诗》等精义,《汉书疏证》、《敦艮堂诗文集》等。蒋氏以为汉魏乐府诗唯

  • 四书会通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 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见《道德经论兵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