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益都县图志

益都县图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张承燮修,法伟堂等纂。张承燮字云心,平利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益都县知县。法伟堂字小山,山东胶州人。旌贤书院山长。《益都县志》,创修于明,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1)知县陈食花。书十四卷,文体简略,讹脱遂多,且历岁绵远,版字模糊,几不可读。光绪十三年(1887)张承燮宰益都,始谋增修之,延邑中绅士,主采访之役,又法伟堂任编辑之事。未几,张承燮迁调他地,伟堂仍博采旁辑,十余年如一日,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李祖年由泰安移宰来此,见法伟堂所辑图志,将告厥成,为之校补,三十三年秋刊刻成书。《益都县图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首为志序、凡例、修志姓氏、目录。正文图四卷:一天象图、二地形图、三道里开方图、四水道图。志五十卷,十六门,为:一大事志;二疆域志;三山川志;四风土志附前贤训世格言;五古迹志;六营建志;七官师志;八食货志:;九典礼志;十学校志;十一选举志;十二武备志;十三艺文志;十四金石志;十五人物志;十六杂志。此志图、文并茂,前四卷共四十三幅图,详明精确,后五十卷志,收载繁富,考录精湛。其较前志进步,创立纲要,然繁复仍多。尤以人物志所收太杂,其数量约占全书一半,较前志更芜杂。

猜你喜欢

  • 周易引端

    四卷。清邵宝华撰。邵宝华字荆献,号纯斋。河南西平人。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于象数涉猎不多。有时杂引史事证经,多不切确。如释“屯”其膏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吾于前明崇祯见之。”释“明夷”卦“

  • 吴越游

    八卷。明王叔承(1537-1601)撰。王叔承,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是集凡十卷。前六卷为诗,乃江苏无锡陈以忠所刻。后二卷为杂文,为浙江乌程(今吴兴)范应期

  • 周易何氏讲疏

    一卷。辑佚书,隋何妥撰,清马国翰辑。何妥字楼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官至国子祭酒。封襄城县公,卒谥肃。《北史》有传,称其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载,《周易讲疏》十三卷,

  • 宝制堂集

    二卷。明刘节(约1520前后在世)撰。刘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生平详见《梅国集》。此集系刘节官副都御史时由其子刘鲁掇拾其杂稿而成。编前有林庭、吕楠、方豪所作之篇序,皆称此集题为《

  • 被褐先生稿

    十七卷。明华善述(1545-1621)撰。华善述,字仲达,江苏无锡人。是集凡十七卷。只末一卷为杂文,余皆为诗。据集前世贞序称:“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大概不可为典要。”深有不满之意。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

  • 沧州纪事

    见《甲申沧州纪事》

  • 牡丹史

    四卷。明薛凤翔撰。薛凤翔,字公仪,亳州(今安徽亳县)人,生卒年不详。薛氏本为例贡出身,后官至鸿胪寺少卿。当时亳州牡丹最盛,薛氏家园中种植最多。薛氏就撰写了《牡丹史》这本书。是书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

  • 六帖新书

    见《白孔六帖》。

  • 古赋辨体

    八卷。《外集》二卷。元祝尧(1318年前后在世)编。祝尧,江西上饶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无锡州同知。生卒年不详。书中收《楚辞》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每朝录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外集二卷则拟

  • 刘氏杂编

    见《金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