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甫持正文集

皇甫持正文集

六卷。唐皇甫湜(约777-830)撰。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浙江淳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性急好酒,恃才傲物,多次触犯同僚,遂自求分司东都,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著有《皇甫持正文集》。皇甫湜曾师从韩愈学习古文,文才敏捷,文章崛奇锋利,但过于险奥。其诗传世者只有三首。在(《答李生第一书》)文中:“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在“答李生”的三封书中表述出其创作见解。此集卷一为杂著,卷二为论序,卷三为制策,卷四为书,卷五为记,卷六为碑铭。共收文共三十八篇。后人对此集的研究、整理,首先,《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六百八十七存其文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郡斋读书志》作六卷,题为《皇甫湜文》,并称仅“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南宋蜀刻本六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明正德十五年(1520),皇甫录世业堂本六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年(1876)冯焌光辑《三唐人集》本六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另外,《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藏本收录,六卷。毛晋汲古阁本六卷。只有《述古堂书目》著录一种十卷本,是钺遵王从阁本抄录,卷次不同,但篇数未见增多。

猜你喜欢

  •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 禹贡正字

    一卷。清王筠(1784-1854年)撰。王筠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清代文字学家。王筠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在《说文》研究上,综合分析诸家之说,为后人指示门径。其主要著作有:《说文句

  • 昆山杂咏

    二十八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宋嘉定间,龚昱曾辑《昆山杂咏》三卷、续集一卷;至明,王纶又集近代诗歌百篇附益其后,已非旧本。俞允文继

  • 李相国论事集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

  • 春秋三传义求

    二十四卷。清吴敏树(1805- 1873)撰。敏树字本深,号南屏,巴陵(今湖南岳阳)人。道光壬辰(1832)举人,官浏阳县教谕,与同里方稼轩同治经学,为学官。著有《柈湖文录》、《柈湖诗录》等。作者认为

  • 汝宁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德昌修,王增纂。德昌,字懋亭,满州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任。王增(约1755-1820),字方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榜眼,官翰林院编修。后出

  • 冠悔堂诗钞

    八卷。《赋抄》四卷。《楹语》三卷。清杨浚(?-1890)撰。杨浚,字雪沧,福建侯官人。官内阁中书,游左宗棠军幕多年,足迹万里,堪称壮游。《诗钞》纪年编次,收古今体诗一千五百二十六首。杨浚酷好作诗,凡有

  • 桓范论

    见《世要论》。

  • 歙砚志

    三卷。明江贞撰。江贞,字吉夫,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绍兴府教授。其著作有《歙砚志》。是书主要记载歙州砚台及其有关事宜。其内容是将饶州太守叶良贵与其弟东昌太守叶良器所撰《砚志》及江氏族

  • 礼记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卷以《礼记》解四书,如“事父母能竭其力”,解为“外则尽物,内则尽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解为“不志亲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解为“俯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