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楸药解

玉楸药解

八卷。清黄元御(1705-1758)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黄元御早年中过秀才,研习经史子集,学识渊博。二十九岁时患眼疾,因庸医误治而致左目失明。于是废弃科场名利,发愤学医,拜金乡(山东金乡)于子遽为师。黄氏曾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并广泛涉猎金元以来诸家之说。对《内经》及仲景学说颇有研究。其行医、教读不限于本地,足迹遍于北都(山西太原)、清江(今江西一带)、武林(浙江杭州)等地,其门人弟子颇多,在江南有一定影响。著有《长沙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伤寒说意》、《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素问悬解》、《素灵微蕴》、《黄氏医书八种》、《黄氏遗书三种》等书。注释《素问》、《灵枢》、《难药》、《伤寒论》等医籍。此外,黄氏尚著有《道德经悬解》、《周易悬解》二部经学著作。因受张景岳影响,治病偏重温补。学术上,黄氏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仲景,称其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在论治方面,反对“贵阴贱阳”,对阴阳之于人体,认为“阳性动而阴性止,动则运而止则郁。阳盛而生病,千百之一;阴盛而生病者,尽人皆是。”并力倡“扶阳抑阴”的观点。在医理方面,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并能博引历代经学中的哲学观点较为透彻地解释医理,被称为医家通晓道学的四大家之一。黄氏对于医学的贡献在于校订经典著作中的错简,注解了医经中的疑难。从而为后学提供了方便,如《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伤寒悬解》是其主张错简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黄氏既能遵经据典,又有自己的新意。其弟子有毕维新等多人,稍晚于他的有阳湖名医张琦、湘潭欧阳兆熊等,也颇受益于黄氏之学。此书认为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和不可用之别,乃对仲景之后的本草诸书所载之药物加以辨析和别择,于乾隆十九年(1754)撰写而成。载药二百八十二种。卷一为草部,载苍术、黄精等百种;卷二为木部,载降香、丁香等四十六种;卷三为金石部,载石钟乳、硫黄等三十六种;卷四为果部,载龙眼、荔枝等三十四种;卷五为禽兽部,载犀角、羚羊角等二十种;卷六为鳞介鱼虫部,载海马、龟板等三十三种;卷七为人部,载胎衣等四种;卷八为杂类部,载紫梢花等十种。书中结合临床论述各药性味、归经、主治、功用、服法等。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论述详明,分类清晰。为本草类医籍中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有同治七年(1868)成都刊本,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蠙庐诗钞

    十卷。清王荫槐(1782-?)撰。王荫槐,字味兰,号子和;家有偶园,自号偶园荷锄者。盱眙(今属江苏省)人。他于道光癸酉乡举后七上春宫皆不第,丙戌挑二等改校官将及,以亲老乞停选,终养于家。五十岁时,刻有

  • 六书古微

    十卷。近代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又字奂仿,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反对戊戌新政与辛亥革命,被镇压。学博而精,治学一宗许慎、

  • 后一捧雪

    二卷。清胡云壑撰。胡云壑,字士谵,一字蘅洲,浙江杭州人。生卒年未详。是编继李玉《一捧雪传奇》而作。以原书记莫怀古事,其义仆莫诚贞姬雪娘,皆为主捐躯。戚继光仗义为友,谊亦可钦。而怀古于此数人皆无所报,以

  • 抱经堂文集

    三十四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生卒年未详。卢文弨字召弓,号抱经、檠斋。仁和(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编修,历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三十年(1765)充广东乡试考官。翌

  • 王公处分则例

    四卷。不著编辑人名氏,也无著成年月。根据书的内容,可以断定为道光时所修。其卷一为公式,卷二为选举、考劾、限期、封荫、文移、营私、仓库、俸饷、户口、恤赏承催解支、灾赈、本章,卷三为祀典、仪式、印信、考试

  • 五岳卧游

    一卷。明闵景贤辑。此书原名《卧游清福编》,为余瞻白手纂。前有陈继儒序,称游山之难,非具灵根、胆智,捷如猿鸟者不能游,此语少见。此编为东岳泰山(节录宋代洪迈《泰山录》、明代李裕《登泰山记》、王世贞《游泰

  • 张文僖公文集

    十四卷。《诗集》二十二卷。明张升(1442-1517)撰。张升,字启昭,号柏崖,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官庶子,后进礼部尚书,谥文僖。著有《张文僖公文集》

  • 北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钧衡等修,黄尚毅纂。杨钧衡,曾知北川县事。黄尚毅,绵竹人。北川即石泉,其有志实始于清康熙年间,为县令田邰茁所创。后县令姜炳章、县令赵德林先后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北川知事杨钧衡

  • 周易张氏义

    一卷。辑佚书,晋张轨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轨字士彦,汉常山王张耳十七世孙,官至凉州刺史。其事见于《晋书》本传及崔鸿《十六国春秋》。张璿《周易集解》中有《张轨易义》,列入二十二家中

  • 春秋原经

    二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此书不录《春秋》经文,亦未论及其所载史事,惟论孔子作《春秋》的用意。全书分《讲读八法》、《通论》、《原春秋之意》、《诸儒论春秋》四篇。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