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洪雅县志

洪雅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好音纂修。王好音,太湖人,曾任洪雅县知县。洪雅县志,始于明天启间,为县令陕嗣宗所修。清康熙中县令吴一蜚、雍正中县令劳世沅先后增辑。王好音任县令后,时大府檄调各州县志,因又广搜博采,重新纂辑,是为兹编。《洪雅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首为序文、目录、纂修姓氏、各图。正文分为九志:一曰星野志,分野属之。二曰方舆志,沿革、疆域、形胜、关隘、山川、古迹、风俗、礼俗、乡饮、酒礼、物产属之。三曰营建志,城池、公署、学校、书院、祀典、坛庙、街市、堤堰、津梁、兵制、寺观、坊表、冢墓属之。四曰赋役志,田赋、盐茶钱政、杂税、蠲政属之。五曰职官志,文秩、武秩、官绩属之。六曰选举志,进士、举人、武科、成均、应例、宦达、封荫属之。七曰人物志,行谊、列女、流寓、仙释属之。八曰祥异志,祥异属之。九曰艺文志,赋、诗、文、典籍、金石、杂著属之。此志叙述之简括,去取之得当,门类安排合理,不愧为嘉属县志中上乘之作。且全书为邑人张柱缮写,笔法俊秀。尚有民国初年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汉武帝内传

    一卷。旧本题汉班固撰。《汉武帝内传》为志怪小说,大意是说武帝好道求仙之心切,西王母遂以七月七日降临于武帝宫中,张设盛宴,更遣侍女郭密香去迎上元夫人。王母授帝“五庙真形图”,上元夫人授帝“六甲灵飞”十二

  • 史林测义

    三十八卷 清计大受撰。计大受,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东北)人,岁贡生,大学士潘世恩视学江西所取士。《史林测义》一书稽核正史,旁订群言,虽非史学专门,而考辨议论,平实博通,不涉迂陋。此书有枫溪别墅本。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尚书疑义

    六卷。明马明衡(生卒年不详)撰。明衡字子萃,福建莆田人。明代经学家。正德间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以论救邓继曾及争慈寿太后诞辰免朝之事获罪,终身废弃。明衡初受学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此书博

  • 义丰集

    一卷。宋王阮(约1178年前后在世)撰。王阮,字南卿,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生卒年不详。王之曾孙。隆兴元年(1163)进士。绍熙中,知濠州,修战守具,金人不敢南侵,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召入奏,授

  • 右编补

    十卷。明姚文蔚编。姚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有《周易注会通》、《省括篇》。唐顺之编《右编》书未完,由刘日宁补而辑之但多有缺略。姚文蔚即取永乐中所修名臣奏议,拾其所遗,仍从奏议

  •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条。因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

  • 西游证道书

    见《西游记》。

  • 读经笔记

    三十六卷,续笔记二十卷。清管凤苞(生卒年不详)撰。凤苞字桐南,一字翔高,晚号长耐老人,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直隶高阳知县,以事罢归。除本书外,还著有《三礼纂要》(一作《三礼纂疑》)二十

  • 绿筠轩诗草

    一卷。清梅芬撰。梅芬,字素娟,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陈家修。梅芬好读书,能诗文。是集由梅芬之子嵩生所编校。卷首有序四篇,诗百余首。有乾隆庚午(1750年)刻本。皆醇书屋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