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治河奏疏

治河奏疏

①四卷。李化龙撰。李化龙(1554-1611),明河南长垣人,一说山东韦丘人。字于田,号霖寰。万历(1573-1620)进士。由县令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二十七年(1599)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旋以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开淤河,由直河入泇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为漕渠永利,迁兵部尚书。有《李襄毅公诗文稿》、《平播全书》。《治河奏疏》是万历三十一(1603)年,李化龙以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时所上,乃奏请疏凿,对治理泇河一事,最为注意,言之尤为恳切。② 二卷。周堪赓撰。周堪赓,明湖南宁乡(今宁乡县)人。字仲声,号五峰。天启乙丑(1625)进士,自县令累迁南京户部尚书,所至有声绩。寻以言不见用乞归,入清不仕,顺治时卒,有《巡察治河诸奏疏》、《黄河经》、《五峰文集》。崇祯十五年(1642)农民起义军决河灌城,民尽溺死,总河侍郎黄希宪以身居济宁,不能摄汴,请特设重臣督理,乃命工部侍郎周堪赓督修汴河,此《治河奏疏》乃此时所上,时此次修河言皆详,其中还收录了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升南京户部尚书乞赐骸骨疏。

猜你喜欢

  • 三礼目录

    无卷数 汉郑玄(详见《周礼郑氏音》辞条撰,清王谟辑。《后汉书·郑玄传》称郑注书及著书凡百余万言,独不及《三礼目录》;《隋书·经籍志》始载郑玄撰《三礼目录》一卷,注云:“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又陆德明

  • 白虎通

    见《白虎通义》。

  • 谈纂

    二卷。明都穆(约1514年前后在世)撰。都穆,字元敬,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穆好学不倦,著述颇丰,有《谈纂》二卷、《壬午功臣爵赏录》、《听雨纪谈》一卷等多部。《谈纂》一书杂记元明以

  • 唐诗广选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

  • 新妇谱

    一卷。明末清初陆圻(1614-?)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今杭州)人,顺治中贡生。与其弟陆阶、陆培以文学著名当时,被称“三陆”。康熙二年,因涉嫌《明史》案受牵连。出狱后,他不问政治,弃家远游,致力

  • 青楼宝鉴

    见《海上花列传》。

  • 徐州府铜山乡土志

    一卷。清杨世桢等编。杨世桢,贡生。此书不署时代,《耆旧录》中有述及光绪二十五年事,成书当是光绪末年。此编所载事迹,多采自府、县新旧志,窜易成文,很少有新资料,惟篇末商务一篇,则著述现任知县袁国钧所举办

  • 尚书大传补注

    七卷。清王闿运撰。卷首有王闿运自序。在“自序”中,王闿运说:“《尚书大传》旧为四十一篇,见录于《汉书·艺文志》,郑君注之,乃次为八十三篇。至宋史志著录在官,卢见曾言元时犹存,至明而亡。孙之騄抄撮为四卷

  • 纪录汇编

    二百一十六卷。明沈节甫(生卒年不详)撰。沈节甫,字以安,号锦宇,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祠祭郎中,万历间累官工部左侍郎。疏请省浮费,核虚昌,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

  • 何氏类镕

    三十五卷。明何三畏(生卒年不详)撰。何三畏著有《云间志略》。本书采录类书中的典故,用骈语将其连络成文章,每类为一篇文章,便于阅览记忆。但都不注明出典,事亦无原委,不便引用。形式虽似宋吴淑的《事类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