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堂集
十二卷。清沈彤(1688-1752)撰。详见《周官禄田考》沈彤博究古籍,精于考据。此集收入的主要是其经学方面的学术论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并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全书总目》称这些文章“援据典核,考证精密”,“于礼经服制多所考订,足补汉、宋以来注释家所未备”。除此之外,集中所收的序文较有影响,也体现出较强的考证辨析特色。此集有《四库全书》本,乾隆十九年(1754)刊本。
十二卷。清沈彤(1688-1752)撰。详见《周官禄田考》沈彤博究古籍,精于考据。此集收入的主要是其经学方面的学术论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并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全书总目》称这些文章“援据典核,考证精密”,“于礼经服制多所考订,足补汉、宋以来注释家所未备”。除此之外,集中所收的序文较有影响,也体现出较强的考证辨析特色。此集有《四库全书》本,乾隆十九年(1754)刊本。
一卷。元王好古(详见《医垒元戎》)撰。此书撰成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专论阴证,首列《内经》阴阳脉例,再举三阴证,采伊尹、扁鹊、张仲景、王叔和、许叔微、韩祗和、成无己诸说,书末附“海藏治证”八条。
一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诸城人。康熙时举鸿博,授检讨,著有《卧象山房集》、《滇程日记》等书。此记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云南典试后,回道桃源,游之所作。桃源山在桃川宫东,距常郡不
《列女传》又名《古列女传》,七卷。汉刘向(约前77-前6)撰。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宗室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历任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成
二卷。明李本固(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明神宗时有两个李本固。其中一个为临清人,万历壬辰进士。本书作者李本固,字叔茂,汝宁(今河南汝南)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大理寺卿,以言事罢归。李本固罢归后,郡守
八卷。清张用天(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用天字用六,号诚庵,娄县(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刻于乾隆甲子(1744),用天作序。其诗气体匀整,而捶字往往未坚,句法亦多沿袭。该书《四库全书总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
四卷,陈任中撰。其书分词韵十九部:一东董、二江讲、三支纸、四鱼语、五佳蟹、六真轸、七寒阮、八萧筱、九歌哿、十麻马、十一庚梗、十二尤有、十三侵寝、十四覃感、十五屋沃、十六觉药、十七质陌锡职辑、十八物月曷
八卷。近人高步瀛(1872-1940)撰。高步瀛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清末举人。1901年任畿辅大学堂教习,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教习。赴日留学,归国后任图书局编纂,补学部主事。民国后历任教育部金事、编审处主
一卷。顾应祥撰。顾应祥(1483-1565),明浙江长兴人,字恒贤,号箬溪。弘治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历官山东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好读书,博学多闻,九流百家识其首尾,尤精历法、算
十八卷。《乐志堂文略》四卷。清谭莹(1800-1871)撰。谭莹字兆仁,号玉生。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谭莹自幼聪颖,长于辞赋,尤工骈体文,曾著有《乐志堂诗集》、《岭南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