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解

春秋集解

① 十二卷。宋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据其《自序》,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其时王安石当政,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而当时王安石又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废之不列于学官,加之当时孙复一派尽弃三传的学风泛滥,苏辙因经传并荒,故作此书以矫之。其说以《左传》为主“《左氏》之说不可通,乃取《公》、《穀》、啖、赵诸家以足之”。《自序》称:“余少而治《春秋》,时人多师孙明复,谓孔子作《春秋》略尽一时之事,不复信史。故尽弃三传,无所复取。余以为左丘明,鲁史也。孔子本所据依以作《春秋》,故事必以丘明为本。……至于孔子之所予夺,则丘明容不明尽。故当参以《公》、《穀》、啖、赵诸人。”自杜预以后五百年间,《左传》学一直为治《春秋》者之主流,自唐啖助、赵匡至宋孙复、孙觉,乃提倡“弃传求经”,学风为之一变。苏氏再倡《左氏》释经,反对深文周纳以追求微言大义与褒贬,重视史实,学风亦为之又一变。苏氏于三传之中独重《左传》,正是由于其重视训诂与史实,因此他常把前人深求之义例看成单纯的训诂与史实问题。如隐公四年《经》“公及宋公遇于清”,《穀梁》云:“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即是不期而会,则未必是志相得,其自相矛盾显见。杜沄云:“遇者,草次之辞。二国各简其礼,或道路相逢也。”苏氏用杜义,释之曰:“礼盛曰会,简曰遇”,可谓简而赅。但其尊《左》而轻《公》、《穀》,亦有失偏颇。正如朱彝尊《经义考》引陈宠绪《跋》所指出,《左传》、《公羊》、《穀梁》各有得失,若尽据《左传》而诋《公羊》、《穀梁》,此乃因噎废食,亦不可取。现存有元刻印本、明刊本、《两苏经解》本、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三十卷。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原名吕大中,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南宋初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之“东莱先生”。吕本中以诗擅名,其诗颇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诗家多称之“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吕氏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童蒙训》、《师友渊源录》、《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派宗社图》等书。此书乃自三传而下,集诸儒解经之说而为之。其所集诸儒,主要是陆淳、刘知几、孙复、孙觉、刘敞、苏辙、程颐、襄陵许氏、胡瑗数家。此书虽全无吕氏议论,但采择较精。朱熹曾说:“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此书旧刻题曰吕祖谦撰,误,《四库提要辨之甚详。然吕本中传林之奇,而林之奇则吕祖谦之师,二人亦有渊源。现存有康熙《通志常经解》本,乾隆本。

十二卷 附 春秋集解绪余 一卷春秋提要补遗一卷。清应撝谦(详见《周易集解》)撰。《春秋集解》节录《左氏》、《公羊》、《穀梁》以及胡安国《春秋传》,并引其余诸家之说,互为参证,然后作者再行折衷,提出自己的看法。书后所附《春秋集解绪馀》为应氏门人钱塘凌嘉邵(邵一作“印”)补辑,其中凡属撝谦之说,则冠以“应氏”二字,嘉邵之说则低一格书写,以示区别;此书系摘取《春秋》经文中有疑义的内容加以论析。又《春秋提要补遗》一卷,《四库提要》认为此书“不书撝谦姓氏,当亦嘉邵所著”,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法》则似以为仍属应氏,书分《春秋》中有关内容为若干门,如军赋、祭祀等等,再分别辨析。手稿原藏杭州汪氏振绮堂。

猜你喜欢

  • 资治通鉴述

    无卷数,清陈诜撰。陈诜,著有《易经述》、《资治通鉴述》等。其中《资治通鉴述》有凡论三十二篇,所论上起春秋时的范蠡,下迄唐代的陆贽、裴度,篇末作史官论一篇,从陈诜所论述的史事看,战国时期的居十分之七,秦

  • 明穆宗实录

    七十卷。明张居正(详见《通鉴直解》)等奉敕修。隆庆六年(1572)十月,命朱希忠为监修官,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负责纂修。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总裁官仍为张、吕二人,万历二年(1574)七月书成。该书

  • 胡端敏奏议

    十卷。胡世宁撰。胡世宁(1469-1530),字永清,号静庵,明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弘治癸丑(1493)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缺失,与李承勋、魏校、余祜称“南都四君子”。迁江西副使

  • 函史

    上编八十一卷,下编二十一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事迹详见《三礼绎》条。是书仿郑樵《通志》体例,七编是纪传部分,下编为二十略。《通志》纪传多因旧史,无甚新意,而二十略虽属新创,但不免有夸大之词。是书同《通

  • 春秋比事目录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作者撰成《春秋通论》之后,恐学子尚未精熟“三传”,不能迅速理出头绪,于是又著此书。此书取事同而书法互异者分类辑录,共八十五类。其实,宋沈棐《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

  • 春秋穀梁传徐氏注

    一卷。晋徐乾撰,清马国翰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禘梁传》徐乾注十三卷,下注云:“乾字文祚,东莞(今山东诸城)人。”杜佑《通典》也说,徐乾,晋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中太学博士

  • 草草草堂诗选

    二卷。《词稿》一卷。清黄纯嘏(1758-?)撰。黄纯嘏,原名鼎晋,一名晋,字锡之,号梦余,自号虹桥旧主人。祖籍安徽歙县,后迁江苏仪征。黄纯嘏天性闲雅,不乐仕进,父辈时家道中落,黄纯嘏奔走江汉间数十载,

  • 论语孟子考异

    二卷。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实乃后人伪作。王氏著作传世者较多,该书于诸家史志均不著录,且内容上抄袭《困学纪闻》,显系伪书。

  • 医学汇纂指南

    八卷。清端木缙(生卒年不详)撰。端木缙字仪标,当涂(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为端木氏摘取古今医书,荟萃精辟之论撰写而成。书中每病之下,先详细辨明脉理,其次论述病因,然后为现证、治法,十分精洁明

  • 黄帝阴符经集解

    见袁淑真《阴符经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