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郡志
六卷。元孛罗帖木尔修,杨潓纂。孛罗帖木尔,字存中,号一斋,唐兀人。至正元年(1341),以奉议大夫为昆山监州,有善政。杨潓,字履祥,号东溪老人,本籍浦城,徙居于太仓,为昆山州学训导。著有《帝王图辨》、《宋蓍龟录》、《素王道史》、《姓氏通辨》等,晚年纂成此志。铁崖称其“博而能要,赅而不芜”。其志为旧作孤本,传之足裨此邦文献。其名宦门载列并世之人,为勃罗帖木尔作传颂德,以开恶例,为后人所不齿。
六卷。元孛罗帖木尔修,杨潓纂。孛罗帖木尔,字存中,号一斋,唐兀人。至正元年(1341),以奉议大夫为昆山监州,有善政。杨潓,字履祥,号东溪老人,本籍浦城,徙居于太仓,为昆山州学训导。著有《帝王图辨》、《宋蓍龟录》、《素王道史》、《姓氏通辨》等,晚年纂成此志。铁崖称其“博而能要,赅而不芜”。其志为旧作孤本,传之足裨此邦文献。其名宦门载列并世之人,为勃罗帖木尔作传颂德,以开恶例,为后人所不齿。
一卷。民国汤用彤(1893-1964)撰。《竺道生与涅槃学》一书,专门记载道生与涅槃学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道生事迹。于内分八项,即:大乘涅槃的翻译,涅槃大本的传译;涅槃大本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一卷。补遗,一卷。附考,一卷。唐李林甫等撰,清茆泮林辑。《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御刊定礼记月令》一卷,集贤院学士李林甫、陈希烈、徐安贞,直学士刘光谦、齐光又、陆善经,修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瓒等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
一卷。清刘毓崧撰。刘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仪征人。古人注书,一般并采两家以上之说,这样就不免有前后相互矛盾之处。唐孔颍达的《周易正义》亦不例外。故作者摭取《周易正义》中前后抵牾者共十八则进行了疏证,其
无卷数。清吴鼐撰。吴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任工部主事。此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只是自序说:“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但是将文言分为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
不分卷。辑佚书,清黄奭辑。所辑凡十八条。《乐纬》一书亡佚甚久,其成书时代约在东汉初年,本以配《乐经》。或言《乐经》、《乐纬》本不存在,乃后世学者为之。此书系抄撮诸书而成,如吹律定姓之事与《白虎通·姓名
一卷,附录一卷。旧本题宋童伯羽(1190-?)撰。童伯羽字蜚卿,人称敬义先生,瓯宁(今福建省瓯宁县)人,为朱熹之门人,性沉默寡言,好读书,不乐仕进。著有《四书训解》等。此书所录朱熹之语,在池饶本语录内
十卷。明朱鼎臣编辑。朱鼎臣字冲怀,广州人,生卒年不详,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世,曾为庠生,编辑整理过多种小说。《西游释厄传》又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长篇神话小说,叙唐僧西行取经故事。该书体例不标回数,
二四十卷。周管仲(?——前645)撰。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今河南许昌市西)人。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齐襄公时政令无常,鲍叔牙、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公子纠逃出齐国。齐襄公死后,公子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