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能子

无能子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之而不示于人,从仲春壬申至季春已亥,写满数十纸而囊之,似有所著。编者得之析为三十四篇,编为上中下三卷。即为今所见《无能子》。据序文中几处用“余”以区别无能子,觉此书作者与编者似为二人,书中内容似无能子书稿又经编者整理,序文也是编者所加。《无能子》一书分三卷,上卷总论天地万物生成演变之理,中卷论述国家兴衰及贤哲成败之史,下卷设问答及记录见闻和寓言。书中抨击乱世纷争是“圣人者之过”,主张修炼性命,自然无为,并言及服气、坐忘等修炼方法,提倡神仙解脱之说。总其要旨,是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略礼教而外事物(见《无能子序》),又杂释说以援佛入道。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重视,《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书均有著录,《道藏》和《四库全书》都全录其文。此书在流传中所记篇数有所不同。晁公武《读书志》称此书三十篇,与本书序言有异。今本篇目三十四篇,与序文所言相符。但今本有的篇目下只注“缺”而无文,还有的篇目内多出篇章而无目。多出篇数与所缺篇数相符,似为作者未加篇题而后编者使其李戴张冠,并于其他篇目下作注以为缺;或为后人窜入之文而杂其中。清《四库提要》与今人任继俞《道藏提要》对此书篇目注缺及多出之文都有考证。《道藏提要》考证尤详,是研究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后世学者对此书评价不一,《四库提要》称其“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但因其古而不废;近人则视其为不可多得的唐代古籍而留存。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荔雨轩文集

    六卷。清华翼纶(生卒年不详。)撰。华翼纶,居室称荔雨轩,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少有经世志,然止一从军广西,一为令江西,便终家居。此编六卷:杂著二十一篇;论五篇、说一篇、议二篇、记五篇、书后四篇、跋二篇

  •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

  • 屏山堂诗集

    五卷。清方云卿撰。方云卿,生卒年不详,字怡云,号龙眠女子,安徽桐城人,吴询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十三年(1808)刊本,书中有其夫吴询所作的序言,从序中可知方云卿略况:“其家风雅,以唐诗论宗”。

  • 乐经律吕通解

    五卷。清汪绂(生平事迹见《乐经或问》条)撰。汪氏另有《书经诠义》、《乐经或问》等书。此《乐经律吕通解》凡五卷。其取《礼记》乐记一篇为《乐经》,又以理寓于声而器衷于律,故合《乐记》及蔡元定《律吕新书》,

  • 群书考索

    见《山堂考索》。

  • 补乡礼

    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博闻强识,诗法山谷、后山。著有《至诗说》、《绛跗阁集》等。是书因《仪礼

  • 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四卷。明王圻(生卒年不详)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以著书为事。著有《三才图会》、《稗史类编》、《东吴水利考》。本书为续马端临之《文献通考》,而稍加变更其门目

  • 秦并六国平话

    上中下三卷。别题《秦始皇传》。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至二世亡秦的历史故事。开头入话部分略述历代兴亡,从上古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

  • 长乐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修,潘炳勋、赖荣光纂。李焕春,字玉山,云南宝山人,进士,官长乐知县。潘炳勋,字霁堂,湖北靳水人,官长乐训导。长乐,县无旧志,嘉庆二年(1797)知县王霈霖与训导沙象乾

  • 贺县志

    八卷,清全文炳修,苏煜坡、李熙骏纂。全文炳,字墨村,江西金溪人,光绪十五年(1889)任贺县知县。苏煜坡,广西贺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教谕。李熙骏,广西贺县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