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东原转语补释

戴东原转语补释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叙》与《声类表》相较知之。叙云:“今别为二十章”,以《声类表》每行二十格按之,知每格即为一章也。又云:“其为声之大限五”,即表之声类也,其数适五;“小限各四”者,即每类之各有四等也。又云:“参伍之法,‘台’、‘余’、‘予’、‘阳’,自称之词,在次三章。‘吾’、‘’、‘言’、‘我’,亦自称之词,在次十有五章。截四章为一类,类有四位。三与十有五,数其位皆至三而得之,位同也。”按《声类表》,“台”“予”“余”“阳”皆喻母,在首格三位,“吾”“卬”皆疑母,在《二十章》为第十五章,在小限则为第三位。是《叙言》与《表》合,则《表》之为转语,可以论定(按赵邦彦有《戴氏声类蠡测》,与曾说同),而世以为《转语》已佚者。考戴氏之卒,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月,距《表》成祇二十日,既不为例言以发其义,而丙申(1776年)答段氏书又浮沉至身后始达,段氏为《声类表叙》,只称戴氏论韵集诸家大成,于声位之说不能有所发明。而孔继涵刻《东原遗书》,见遗稿大题无标为“转语”者,遂谓《转语》已逸,取戴氏丙申春问答段氏论韵书与《声类表》合为一刻,而别录《转语叙》于《文集》。自是,《叙》、《表》撕裂,无所取证,后人乃疑《叙》为徒作,以《声类表》为专表韵部矣。案曾氏之说不无道理,《转语二十章序(叙)》,作于乾隆丁卯(1747年),《声类表》亦刊于是年。《序》云:“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又云:“昔人既作《尔雅》、《方言》、《释名》,余以谓犹阙一卷书,创为是篇,用补其阙,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其旨与《声类表》亦同。曾氏既持是说,遂思补戴说之未逮,撰《释韵》、《释声》、《释章》三篇以补之,然曾氏功力不及,所释内外转、母、位、清浊诸条,语多纠谬,颇为人所诟病(见魏建功《古音系研究》)。是编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回教杂记一册

    不分卷。英国人梅益盛(1870-1939)编译。梅益盛为英国公谊会教士。1894年来华,在重庆、遂宁、潼川等地回民中传教。著有《中国的穆斯林》等书。此书是从广学会编辑的《伦理宗教百科全书》中摘录出论回

  • 读书工程

    见《读书分年日程》。

  • 闽粤巡视纪略

    六卷。清杜臻(?-1703)撰。杜臻,字肇余,号慕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述除本书外,还有《经纬堂集》、《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统一

  • 温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李琬修,汪沅、齐召南纂。李琬,曾任温州府知府。按温州,汉、晋时名东瓯、永嘉、缙州,至唐置温州,宋改名瑞安,后复为温州,郡名不一,郡志或称永嘉,或称东瓯、温州,自元以后则皆称《温州志》

  • 常变通考

    三十卷。朝鲜柳长源撰。柳长源字叔远,号东岩,全州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按顺序目录如下:《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学校礼》、《国恤礼》、《“家礼”考疑》。此书以朱子《家

  • 重订周易费氏学

    八卷。清末民初马其昶撰。马其昶字通伯,宣统时授学部主事,民国时任清史馆总纂。作者曾先著成《周易费氏学》八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刊行。1919年马氏又重新审定而成此书。前有卷首,言易例举要,中八卷

  • 中西经星同异考

    一卷。清梅文鼏(1641-?)撰。文鼏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是编将古传隋丹子《步天歌》与利玛窦《经天该》相比较,其星座有无,恒星数目,彼此多有不合。梅氏据南怀仁《仪象志》所载星名,依《

  • 校注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希麟音义

    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续一切经音义”。

  • 蚕桑简要录

    清饶敦秩(生卒年不详)撰。饶敦秩,东湖(今湖北宜昌市)人。为推广养蚕业,饶敦秩对当时出现的一些有关植桑养蚕的论著认真研究,并将它们分类汇录,挑选通俗易懂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删去赘言,编成《蚕桑简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