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归依。著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遗书三种》、辑有《古文辞类纂》、《江宁府志》。《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包括古今体各五卷)、诗后集一卷(包括词)、诗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补注》一卷、《穀梁补注》一卷、《国语补注》一卷、笔记八卷、《九经说》十七卷、五言今体诗钞九卷、七言今体诗钞九卷。文集十六卷,收文一百八十篇,分论、议、考、序、跋尾题辞、书、赠序、寿序、策问、传、碑文、墓表、墓志铭、记、赋、祭文诸类。文后集十卷,收文一百三十七篇。诗集十卷,收古体诗二百一十四首,今体诗四百三十七首。诗后集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八十四首。外集为试贴一卷四十首。笔记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九经说》十七卷,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孟子》。五言今体诗九卷,收自·初唐至晚唐八十三人,四百七十八首。其中王摩诘四十七首、李太白四十二首、杜子美一百六十首。七言今体诗九卷,前八卷收唐五十七人,二百八十一首,其中杜子美六十首、苏子瞻三十一首。第九卷收宋,主要是陆放翁之诗八十七首,余者三人,四首。有嘉庆三年(1798)至道光元年(1821)刻本,同治五年(1866)省心阁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望社姓氏考

    一卷。清李元庚(生卒年未详)撰。元庚字辛樵,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朝末年,东林党人除在江南立复社外,在江北的淮安还有规模较小的望社。咸丰年间,元庚检阅范眉生《诗苑天声集》,书中列望社姓氏三十八人,其

  • 篇海

    见《四声篇海》。

  • 论语注参

    二卷。清赵良猷撰。良猷字竹坡,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以文学列名庠序。是书参照汉注以来各家,除参考何氏《集解》、陆氏《释文》、邢叔明《疏》之外,还引用了韩李《笔解》、苏辙《论语拾遗》、朱子《集注》、王应

  • 诗经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卷以《诗经》解四书,其合者,如“行不由径”,解为“遵大路兮”;“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解为“小子有造”;“南容三复白圭”,解为“慎尔言也”;“子生三

  • 妙法莲华经论疏

    三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论疏》是注解世亲菩萨所作的《妙法莲华经论》的专书。其《妙法莲华经论》中译本有两种,一是元魏勒那摩提译,僧朗、崔光等笔受。二是元魏菩提

  • 春秋规过

    六卷。隋刘炫(约546-613)撰,清邵瑛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泊头)人,隋代著名学者。少聪敏,与信都人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炫强记默识,罕有其比。隋开皇中,奉敕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不久

  • 屈子贯

    五卷。清张诗(生卒年事迹不详)撰。张诗,字原雅,嘉定(今上海)人。正文前有其叔祖张大受、张大琦的《序》,康熙四十年(1701)《自序》,门人参校姓氏(四十六人),《凡例》七则,目录。原文仅以圈断句,进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白雨斋词话

    八卷。清陈延焯(1853-1892)撰。陈廷焯,原名世焜,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陈廷焯年少为诗,独宗杜甫。三十岁始从其乡人庄棫学词,初习浙派,后改从常州派。但他又不拘泥于常州

  • 江华县志

    ①九卷,杜渐修,费柏纂。杜渐,字无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举人,曾任江华县知县。费柏,字公秀,大同乡人,嘉靖举人。《江华县志》明万历二年刻蓝印本。共九卷,为分:卷一,天文志,其子目曰星野、气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