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附注

左传附注

五卷。陆粲(1494-1551)撰。陆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经学家。嘉靖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挺劲敢言。曾因争张福达狱,下诏狱廷杖。不久又因草疏论张璁、桂萼,谪贵州都镇驿丞,迁永新知县,后以念母辞归。陆氏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此书前三卷驳正杜预《集解》,第四卷驳正孔颖达《正义》,第五卷驳正陆德明《辞义》。其训诂注意证据,多旁采诸家之论,亦间断以己意。其纠正杜注,有得有失,如成公二年《传》“翦灭此而后朝食”,杜注训翦为尽,陆氏以为翦应训为翦商之翦,义为齐断。并据徐锴《说文系传》引此文作“揃”,乃引《庄子》、《三苍》、《玉篇》、《急就篇》以证二字通假。陆说是。又庄公三十二年《传》“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杜释盖为覆,云“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陆氏引刘炫说“投车盖过于稷门”以驳正之,陆说较长。又僖公四年《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杜注云:“马牛风逸,盖未界之微事,故以取喻。”陆引马永卿曰:“注意未明,此乃丑诋之辞尔。言齐楚相远,虽马牛之风者犹不相及,今汝人也,而乃入吾地何也?此风与《书》‘马牛其风’同意,牡牝相诱谓之风。”陆说较长。又宣公十四年《传》“鄙我也。鄙我,亡也”。杜注:“以我比其边鄙,是与亡国同。”陆氏则云:“《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高诱注:‘谓以宋为鄙邑。’今按,鄙当为鄙薄之意”,并引昭公十六年《传》“夫犹鄙我”为证,又引《尚书》伪孔传为证。杜注简易明白,陆之反驳反而横生枝节。总而言之,此书得多失少。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甚推重此书,其《日知录》于驳正《左传注》后附书称,“凡邵陆傅三先生所已辨者不录”。邵指邵宝《左传梼》、傅指傅逊《左传属事》,陆即此书。陆粲又有《左传镌》二卷,认为《左传》为战国时人作,而刘歆又以己意附盖,故往往卑贱不中道,或为奇言怪说,鹜于未流。现存明嘉靖十九年刻本。

猜你喜欢

  • 解州夏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李遵唐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遵唐字学山,河南固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夏县知县。《解州夏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解州全志》本。全

  • 念庵集

    二十二卷。明罗洪先(1504-1564)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深喜之。欲往受业,被其父阻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1

  • 春秋合题著说

    三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祯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山阴(今浙江山阴)人。元末文学家。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后任江西儒学提举,避兵未上,浪迹浙西山水间。明初召诸儒考礼乐,于洪武

  • 梯青集

    清项大德(约1692-1735)撰。项大德字立上,汉阳(今湖北省汉阳)人。大德割股疗母,不愈,因哀而卒,是集有赋二十七首,词四十一首。今观其集,词赋皆平衍,无甚特色。盖其功候未深,骨格未能成就所致。有

  • 古律经传附考

    五卷。清纪大奎撰。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此书凡五卷,首列《礼记》月令,次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编,以为或谓周公作月令,或云吕氏所作。然《吕氏春秋》十二纪皆首列月令,故其文殊不类。又谓《史记》、《汉

  • 万卷楼藏书总目

    四卷。清黄彭年编。黄彭年(约1810-1880),字子清,目录学家。道光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在位期间廉洁奉公,重视提拔有识之士,掌教保定莲池书院。《万卷楼藏书总目》四卷,是其目录学著作之一。正、续四

  • 苻子

    一卷。原题晋苻朗(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苻郎,字元达,略阳临渭(今属甘肃秦安东南)人,《晋书》有传。撰有《苻子》数十篇。《隋书·经籍志》于道家类著录《苻子》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

  • 说畴

    一卷。明乔中和(详见《易畴》)撰。本书解说《洪范》,分《正误》、《释次》、《广形》、《辨是》、《卜繇》几篇。在《正误》篇中,于“五日历数”之下,附以“曰王省惟岁”以下八十七字;在“于汝锡极汝保极”之下

  • 石鼓文考证

    一卷。清吴广霈撰。吴广霈,字翰涛,号剑华道人,安徽泾县人。有《剑华堂诗集》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广霈得沈树镛家藏旧拓本石鼓文,不久又得见明拓,录为底本,复取薛尚功、郑樵、潘迪、郭宗昌、朱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