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宋古音义

屈宋古音义

三卷。明陈第撰。陈氏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诗经》未远,《楚辞》音亦属古音,遂取屈原所著《离骚》等二十五篇,除去《天问》一篇,得二十四篇;又取宋玉《九辩》九篇、《招魂》一篇;又增以《文选》所载《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四篇;计三十八篇。谓其中字与今音异者计二百三十四字。各推求其本音,并与《毛诗古音考》互相发明。每字列本证,旁证则间附字下,不另为条。第一卷考证古音,其后二卷则举三十八篇各为笺注,而音仍分诸句下。“盖以参考古音因及训诂,遂附录其后,兼以音义为名”(《四库全书提要》)。其书凡例云:“今检屈宋音与《毛诗》同者八十余字,则提其本音直注云:详见《毛诗古音考》。其《毛诗》所无者一百五十余字,辄旁引他书以相质证,俾读者一游目于此,已得其大旨。至于本文韵脚,复注云古音某,庶几迎刃而解矣。凡此皆以发明古音,以见叶音之说谬也。”“余初录屈宋辞赋,只存其正文,不著注。友人谓无注难读,因取旧注删润之,间亦附以鄙意。然从前注楚辞者,或以一二句、三四句断章,虽解其义,而其韵混淆,未易晓也;如《离骚》屡次转韵,其韵之多有至八句、十二句为一韵者;《招魂》亦屡次转韵,韵之多有至十六句、二十句为一韵者。今余一以韵为断。若《惜往日》、《悲回风》,有以二十句、二十二句、二十四句为一韵者,其韵既长,不得不分而注之,然亦书于其下。其他二句、三句韵者,亦明书之。故一开卷若指诸掌,此则窃取之微意也。”是书焦颙序于万历甲寅(1614年),陈氏自序于万历癸丑(1613年)。有明刊本、《学津讨原》本、《一斋全书》本、武昌张氏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据《学津讨原》本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石经考异

    二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因主张“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罢归。晚年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及小

  • 屈原赋注

    十二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名思想家、学者。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一

  • 交泰录

    二种 四卷 明龙大有撰。龙大有,官河南按察使,事迹不详。《交泰录》一书是辑明人杨士奇的《三朝圣谕录》三卷和李东阳的《燕对录》一卷二种成书。龙大有以古今君臣相遇艰难,自周秦以迄唐宋,难有君臣相得,从容问

  • 川沙厅志

    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方瀛修,俞樾等纂。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清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三十年进士。历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咸丰七年(1857)罢官。此后

  • 六经讲论

    即《六艺论》。

  • 春秋占筮书

    三卷。清毛奇龄撰。书名“春秋”为摘取《左氏传》所记载的占筮,以阐明古人的易学。因此此书实为《周易》之作,而不是为《春秋左氏传》而作。自汉代以来,谈占筮者不只一家,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且可验证的,没有比《

  • 释门归敬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

  • 光绪会计录

    三卷。清李希圣撰。李希圣,湖南湘乡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书前有撰者自序,具言编书原委。以下卷一为收支总数,卷二为银收,卷三为各省银友。是书尽载清末甲午前国家八千多万财政收入和七千多万支出的具体

  • 黄梨洲遗书

    八种,四十三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亦为独撰类丛书,然而较《梨洲遗著汇刊》收书为少。收有《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附录一卷、《南雷诗历》四卷、《南雷文案》四卷外一卷、《

  • 谢宣城集

    五卷。齐谢朓(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