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窗遗稿二种

小窗遗稿二种

十六卷。清张漪撰。张漪,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怀来(今属河北省)人,县学生。张漪所著《春秋经异》、《论语异文集览》二书,大都搜集古书中的异文,及后人的考订汇辑成书。从二书内容可知,张漪治经学有乾嘉学派朴实之风,不过对有的问题的分析还欠缜密。就书的体例而论,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春秋》为孔子所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十二篇,一万七千字,简短隐晦,仅具纲目,并尊之为“经”。于是后世学者对《春秋》多有引申、说解。解《春秋经》者称为“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传《春秋》者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并立于学官,进行传授,而《邹氏传》“无师”,《夹氏传》“未有书”。所谓“无师”,即无人传授;所谓“未有书”,是说此书只限于口头相传,没有著成书。《春秋》三传,文字互有异同。宋胡安国又撰《春秋传》,其书元祐间作为科举应试必读之书,并以监本流传。胡安国《春秋传》之经文有取之于三传,也有取之于别本及传闻异辞。张漪之书,广泛收罗三传及胡安国之说,同时又勾取他书异文而成。《论语》一书流传到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古文论语》二十一篇,《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而今独存者仅《鲁论语》,其他二种本子已佚。后世所传之《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历代为之作注的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另外还有《石经论语》。上述各本与郑本文字相异的地方不少,与东汉桓谭《古论语》文异达四百余字。张漪所撰《论语异文集览》,列举历代古注,参考朱彝尊《经义考》,对《论语》的文字作进一步考证、辨伪。书中渗透着作者的新见解。张氏之书对研治《论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窗遗稿二种》目录:清张漪述《春秋经异》十二卷,《论语异文集览》四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冯氏校定玉台新咏

    十卷。清冯舒校。冯舒生平见《二冯评点〈才调集〉》条。本书为冯舒侄子冯武所刊。徐陵《玉台新咏》久无善本,明人所刻,多以意增审,全失其真。后赵宦光得宋嘉定八年(1215)永嘉陈玉文刊本翻雕,世乃复见原书。

  • 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

    五卷。清吴承志撰。吴承志,字祁甫,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中官平阳训导。生平精研舆地之学。卒后其友吴庆廷整理其遗稿,于其残中得此稿百余纸,蝇头细书,凡五巨篇。为之排比,厘为五卷,即《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

  • 恭城县志

    四卷,清陶墫修,陆履中、莫远恂、常静仁纂。陶墫,字紫庭,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庠生,光绪十年(1884)任恭城知县。陆履中,广西恭城人,光绪十年(1884)岁贡,铨选训导。莫远恂,广西恭城人,光绪十

  •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 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

    不标卷。佚名编。本刊原为坊间散见,清黄丕烈编汇成册,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后王国维改题为《元刊杂剧三十种》,重为修订。此书共收元人十八家及无名氏所作杂剧三十种。其中关汉卿四种:《关张双赴西蜀梦》、《闺

  • 后渠庸书

    一卷。明崔铣(见《士翼》)撰。此书为作者的笔记汇编,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论春王正月为周正;《易》不本于《先天图》;宋代人说古事多以其意忆之。所论多无门户之见,然而诸条皆见于作者所著的《士翼》一书之中。

  • 桓台志略

    三卷。民国袁励杰修,王采廷纂。袁励杰字寄莱,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桓台县长。王采廷,邑名士。民国三年(1914),新城县更名为桓台县,传说齐桓公在此地留有遗迹,因而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之

  • 谦山行年录

    一卷。清熊枚(1734-?)自撰。熊枚字汝调,晚号谦山,江西铅山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历任平凉、汝宁、顺德、保定等府知府,江苏臬司,安徽藩司,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署直隶总督,都察院御史等

  • 韩诗外传校注

    十卷。附《拾遗》一卷。汉韩婴撰,清周廷案校。周廷案,安徽绩溪人,乾隆年间优贡生。该书前有周廷寀的老师胡赓善所作序言,并收录了《汉书·韩婴传》。周廷案校注《韩诗外传》时,参阅了许多典籍,但与同时代的赵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