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
一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著有《周易说》,已著录。《鹖冠子》一书,本为伪书,而错乱特甚,几乎难以句读。注释此书,当先校勘。能解释则释之,其义不知,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闿运注释此书,抛
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生卒不详)撰。王琼,字德华,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督陕西三边军务,著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北边事迹》、《西番事
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佐修,陈鳌撰。林佐,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原籍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西),官大冶同知。陈鳌,字冠洲,本县人,拔贡。林佐三任大冶,光绪八年(1882)奉修通志檄,观阅旧志
十八卷。作者不详。考其所载,即是抄录明人李文凤的《越峤书》,但原书二十卷,抄本佚其前二卷,为十八卷,且卷首从第三卷第三页抄起、空其前半叶,以下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
八卷。清初余怀(详见《板桥杂记》)撰。笔记小说。卷一正文前自撰小序云:“乱离之后,闭门深思,遇古人佳言懿行随笔辄记。”遂成该书。书名为《东山谈苑》,是以其家乡蒲田城中有乌石山,因以山为题。书中所记都是
七卷。明王晔撰。王晔字韬孟。江苏金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任江西吉安府推官。选授南京吏部给事中,迁山东武定兵备佥事。此集文五卷,诗及日录各一卷。卷帙与《千顷堂书目》所载同。过庭训
三卷。撰人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著录《续释常谈》二卷(当为二十卷),谓其书为龚颐正撰,又谓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撰人名氏,今故以续称。据此可知,此书之作在龚颐正之前,当出自北宋人之手。此书卷首有
本名《南台备记》,《永乐大典》辑录时作《南台备要》。元代政书。元刘孟琛等编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记载世祖至元年间至顺帝至正年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有关典章制度,叙述了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