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宜城县志

宜城县志

①四卷。清胡允庆修,关宁、尚其志纂。胡允庆,字瑞徵,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贡监,官宜城知县。关宁,字幼安,号龙涡,本县人,拔贡,官广西平乐通判。尚其志,号岘南,本县人,拔贡,官安徽婺源县丞。县志由明朱鸿儒创修,故籍散佚,不可复考。康熙初胡永庆知县事,鉴于兵燹之后,文献多缺,亟思续修,延关宁等主其事,成志。《宜城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此志之修,适当鼎革之后,旧籍佚亡搜罗不易。胡永庆知难求详赡,胡严其全本例,以期宁真勿伪,宁质无文,宁简勿繁,宁本县勿假饰,但究以易代之后,文献佚亡,县中要事未备悉备。此后修志者称此书体例疏略,简陋殊甚。② 十卷,清程启安修,张炳钟纂。程启安,字春亭,河南涉县人,官宜城知县。张炳钟,字轩,本县人,候选教谕。县志康熙初知县胡永庆修,道光末县人鲁桂元复纂《鄢都采访录》三十卷,纠正胡志谬误。此后县令于东番、沈爱暄等,皆曾有意修纂,未果而去。程启安至,延张炳钟司其事,历六月告竣《宜城县志》。同治五年(1866)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秩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耆旧志,卷八列女志,卷九艺文志,卷十杂类志。此志多本鲁桂元《鄢都采访录》而续补,又参合胡志,其体例多出胡、鲁二书。此志以胡志列学校于建置,入列女于人物,意义晦涩,乃析为各立专志,又以人物一志,备载县中先贤,故改称耆旧。旧志灾祥,特立专志,此志降之为细目,与兵事、摭余,共隶杂类志。旧志人物,兼载仙释方伎,此志以仙释或世诬民,摒而不录,方伎也不列入,似属缺漏。此志力求详赡,期县中文献尽为搜入,使后人采求旧事,知所择取。

猜你喜欢

  • 粤氛纪事

    ①十三卷。清谢山居士辑。谢山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该书记事起自咸丰元年(1851),止于咸丰十年(1860),记述太平军起义、发展的过程,以及和清军作战的经过。每卷以四字为题,分别是:粤西起事,两楚被兵

  • 四书偶谈内篇

    一卷。外篇 一卷。清戚学标撰。学标号鹤泉,浙江太平(今浙江太平)人。官河南涉县知县。学标精于考证。是书首有自序云“遇友朋聚会商榷则谈,生徒及门请业则谈,兴之所至,或纵己之见为谈,又或旁引他人之说为谈,

  • 佘山诗话

    三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撰。是书别无传本,唯《学海类编》载收。其文皆摘自陈继儒“他说部”而成,恐怕并非其原来之书。其中如以展子虔为大李将军之师。大李将军为唐开元中李思训,展子虔为北齐人。疏

  • 古史新证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此书作于乙巳年(1925年)秋,当时王国维刚应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任经史小学导师,每周为学生讲授古史一小时,此即当时讲稿,最初印于《国学日报》上,因文字多误,后来才

  • 无竞先生诗

    三卷。清吴鸿纶撰。吴鸿纶字儒钦,号无竞,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吴鸿纶世为望族,少承家学,却屡试不第,平生以文字抒怀,至老不倦。吴鸿纶为诗风格峻拔,由纤丽而日渐淡泊,自认为诗得力于“淡”字。如集中《冬

  • 提正篇

    六卷。意大利贾宜睦(?-1667)撰。贾宜睦字九章,耶稣会士,崇祯十年(1637)到杭州传教,最后死于常熟。《提正篇》共六卷,卷一撰述主德,卷二撰述主赎,卷三撰述主报,卷四撰述主惠,卷五撰述主重,卷六

  • 周生烈子

    见《周生子要论》。

  • 枕流日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有引明薛瑄、蔡清、吴与弼事,由此断定此书作者为明中叶以后之人。书首有自题,称“偶有会心,即述诸楮,不伦不次,或佛或儒。”从此书所录各条来看,大致属格言一类。其中间或也有解析字义

  • 永宁州志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

  • 义宁州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维新等修,涂家杰等纂。王维新字柳桥,安徽太湖人,附贡出身,同治八年(1869)任义宁州知州。同治九年(1870)王维新奉檄修志,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卷首有序文、凡例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