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宏明集

宏明集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学法弘法为己任。他一生主要事迹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弘律学。他在永明年中(483-493),应竟陵王萧子良之请开讲律学。后又奉齐武帝萧赜敕,去三吴(今湖州、苏州、绍兴地区)试简僧众,开讲《十诵律》说受戒法。在他的后半生中,经常为学众广开律席,,“春秋讲说,七十余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僧祐法集总序》)。2、造立经藏。僧祐在建初寺和定林寺所建立的经藏,成为中国佛教历史上搜聚卷帙建立经藏的第一人。慧皎在《高僧传》中赞扬僧祐建立经藏的劳绩时指出:“造立经藏,搜校卷轴,使夫寺庙广开,法言无坠”。3、撰制经录。僧祐编制的《出三藏记集》十五卷,实为中国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经录。为此,他旁征博引,“钻析内经,研镜外籍,参以前识,验以旧闻”(《出三藏记集》序)。花费了他大量心血。4、著述佛教文史。僧祐一生撰制佛教文史著作8种,总名为《释僧祐法集》。5、佛教工艺业绩。僧祐常识渊博,兴趣广泛。“窍有坚誓,志是大乘”。僧祐监造了梁代光宅寺,用铜四万三千斤,被称为东方第一的“丈九佛像”。僧祐还奉命监造了许多石雕佛像和依山佛像。6、教学的风范。僧祐教学于律部以外,也以经论文史为先。由他化导下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宏、南平王伟、刘勰等11000余人。僧祐十分勤奋,“僧事余日,广讯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竞晷。”(《释僧祐法集》序)。一生著述颇多,除《宏明集》外,还有律学方面的《萨婆多部记》五卷和《十诵义记》十卷。可惜,两书早已亡佚不传,只见《出三藏记集》略载目录和序文。经录方面撰有《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佛教文史方面撰有《萨婆多部相承传》,已佚。《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已佚。《法苑集》十卷,已佚。《法集杂记传铭》十卷,已佚。僧祐律学师承受益终身。出家伊始,“奉僧范为师”。14岁投定林上寺(在钟山)“戒德精严,为法门栋梁”(《高僧传·僧祐传》)的法达为师。因当时“律行精纯,德为物范”(《高僧传·法献传》)的法献也在定林寺弘化,僧祐同时又从师于法献。后又受业当时律学巨匠法颖,“随侍尽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精通律部,有名于当世。”《宏明集》序言称“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所载内容的时间上迄自东汉,下止于梁代,历时约400多年。力申佛法义理。“其学主于戒律。其说主于因果。其大旨则主于抑周孔,排黄老,而独伸释氏之法。”该书是佛教史上的一部很有份量的护教文献。在当时社会上争论已久的佛儒调和论大气候下,独树佛家之尊严,而力排儒学及其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坚信佛教的立场和态度,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围与挑战之中所面临的困境。它代表了当时佛教界反对佛儒融合的人的观点,不失为一家之言。该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唐代僧人道宣所作《广弘明集》亦受其影响。该书见载版本,有清代兵部侍郎纪昀的家藏本。《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子部,《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日本古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

  • 文定集

    二十四卷。宋汪应辰(1118-1176)撰。汪应辰,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省)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第一,历官镇东军佥判,敷文阁学士,吏部尚书。学者称玉山先生,谥文定。著有《文定集》

  • 奇闻类记摘钞

    见《古今奇闻类记》

  • 考槃余事

    四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曾官颍上知县和青浦知县,后迁礼部主事。罢官回乡后,卖文为生,以至终。屠隆学识渊博,志趣广泛,

  • 退思易话

    八策。清王玉树著。王玉树字廷桢、安康人。此书第一策为汉学,第二策为古义,第三策为宋学,第四策为图书,第五策为诸儒诠释,第六策为各家异说,第七策为篇章,第八策为字句。全书抄取汉、宋诸家易说,分其源流,考

  • 蒙阴县志

    ①八卷。清刘德芳纂修。刘德芳字受公,河北文安县人。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蒙阴县知县。蒙阴,以境内蒙山而得名。汉置蒙阴县,晋齐以后省,元皇庆中复置,隶沂州,明、清因袭未改。《蒙阴县志》创修

  • 读史兵略续编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 需时眇言

    十卷。清沈善登撰。沈善登字穀人,浙江桐乡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此书第一卷为纲领。第二卷为原易、第三卷为原筮、第四卷为原象、第五卷为原数、第六七八卷为图说、第九卷为三表、第十卷为

  • 赖古堂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任潍县知县,行取浙江道试

  • 周易阐象

    五卷。清蔡首乾撰。首乾字逊含,福建漳浦人,乾隆诸生。其伯祖鼎曾著有《易蔡》,祖父惕园亦通易理,家学深厚。此书以阐象为主,方法有正对,有反对,有上下互,有总互,有移置上下等。于每卦卦画之下必注书上互某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