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长孙氏说附考

孝经长孙氏说附考

一卷。汉长孙氏撰。长孙氏,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汉书·艺文志》云,《孝经》一篇十八章,说《孝经》者有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孝经长孙氏说》计二篇,系汉初首传《孝经》者,所传为今文。据《隋书·经籍志》载,长孙有《闺门》一章,已亡佚。清马国翰仅从孔安国古文中录存《闺门》章二十二字,后附引《汉志》、《隋志》及孙本《古文孝经说疑》一则,辑成《孝经长孙氏说附考》一卷,存于玉函山房本书中。

猜你喜欢

  • 桂洲奏议

    二十一卷。明夏言撰。(见《南宫奏稿》)。该集增加作者任谏官时所上奏疏的汇集,分为二十一卷。嘉靖十八年(1539)刊行此书,该集所收奏议,仅“议礼”一事有关典制沿革,其余参考价值皆不大。

  • 类笺王右丞集

    十卷。附《文集》四卷。明顾起经撰。顾起经,字长济,又字元纬,号罗浮外史,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中以国子监生官广东盐课副使。是集将王维诗分类重编。五言古诗分十一门,七言古诗分六门,五言律诗分十一

  • 南乐县志

    ①十五卷,清王培宗修,邱性善、魏纂。王培宗,字德厚,山东诸城县人,康熙进士,四十六年(1707)任知县。邱性善,字近思,山东诸城县人,举人。魏,字陟庵,邑人,进士,候选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王

  • 岳武穆尽忠报国传

    七卷二十八则。不题撰人,据金世俊“叙”及“凡例”后题署,知编撰者为于华玉。于华玉,字辉山,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任浙江西安、孝乌知县。该书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玉笑零音

    一卷。明田艺蘅(详见《留青日札》条)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耕,男之职也。

  • 大业拾遗记

    二卷。旧题唐颜师古撰,实则伪托。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说:“本文与跋,词意荒率,似一手所为,而托之师古,其术与葛洪之《西京杂记》,谓抄自刘歆之《汉书》遗稿者正等。然才识远逊,故罅漏殊多,不待吹求

  • 山东盐法续增备考

    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恩锡序,恩锡,正黄旗满洲荫生,同治时任山东盐运使,后官至江苏布政使,历置江苏巡抚漕运总督。是书卷一为盛典,豁免赏需及嘉庆十三年(1808)后捐输河工军需各案。卷二上为优恤九案

  • 智品

    十三卷。明樊玉衡(生卒年不详)撰,于伦(生卒年不详)补葺。樊玉衡字元之(一说为以齐)。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由广信推官擢御史。樊玉衡性强直敢言,疏请皇长子出阁讲学及三王不宜并封,触神宗怒,谪戍

  • 四书剩言

    四卷。补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是汇集毛奇龄杂论《四书》之语而成,前二卷为其门人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远宗所编。补二卷为其门人章大来所编。其书本语录之流,随时杂记,不以经文次

  • 桃谷遗稿

    一卷。明陆俸(约1522前后在世)撰。陆俸,字天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为刑部郎中,持法不避权要,以谏南巡被杖,出为宝庆知府,有惠政。弃官归隐桃坞,种橘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