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卷。明顾懋樊(详见《桂林点易丹》)撰。该书朱彝尊《经义考》有著录,注云“未见”。阐释《春秋》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参考《左传》、《公羊传》及《穀梁传》三家说,并偶尔采录其他诸儒的观点。该书原为应
一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安徽歙县人。光绪六年进士,签分山西知县,告病不就,屡主安徽敬敷、芜湖、中江、紫阳各书院。是书首有自序,认为孔子作孝经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疏序云夫子说孝
一卷。宋赵公豫(1135-1212)撰。赵公豫字仲谦,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绍兴中进士。历知仁和、余姚、高邮军、真州、常州,官至宝漠阁待制。公豫为人沉厚清苦,为官清正廉洁。常言“吾求为良吏,不求为健
二十种,二十五卷。明佚名编辑。本书汇辑南北朝、唐、宋、元以来诗话、词话等谈艺评文之作,主要有梁钟嵘《诗品》、明王世贞《诗评》、宋严仪《沧浪吟卷》、元陆辅仁《词旨》、明王世贞《词评》、《曲藻》、唐孟棨《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为朱震亨晚年所作,当时未及刊行,后经明天启间义乌令吴尚默令医官丁承祖校刊印行。上卷载论八篇,证治六十七种;中卷载论三篇,证治四十九种;下卷有论二篇,证治三十二
一卷。清沈彤(详见《尚书小疏》)撰。此书专以订正杜注孔疏以及赵汸、顾炎武诸人补正杜注所出现之错误。如襄公二十五年《传》:“赋车兵徒兵”,杜注云:“年兵甲士”,孔疏云:“知非兵器者,上云数甲兵,下云甲楯
十卷。宋陈友仁因无名氏书本增修。陈友仁生卒不详,字君复,浙江湖州人。宋之遗民。《周礼集说》前有陈友仁序,称其友得书于霅(今浙江吴兴),编节条理与东莱吕祖谦《读诗记》、东斋《书传》相似,名氏则未闻,故携
十八卷,首一卷,清赵宗耀等修,刘树德等纂。赵宗耀,广东人,举人出身,同治二年(1863)任彭泽县知县。刘树德,岁贡出身。彭泽县志,创自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弘治万历间,相继两修,及清修于康熙二十
一卷。清姚文田撰。参见《说文校议》。是书旨在正字。鉴于六理既隐,讹体日滋,学者失其本原,往往增损随俗,遂使部居易舛,声义全乖,姚氏便取容易写错的字,从其形旁和声旁两方面进行辨误。如谓:“況,寒水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