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汇

字汇

十四卷。明梅膺祚(生卒年不详)撰。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为明代流行极广的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特点如下:一、按楷书形体把《说文》、《玉篇》、《类篇》等字书的五百多部首改并为二百一十四部首,再按笔画多少依地支顺序把二百一十四部首分为十二集,每部之内的字除去部首笔画不计外,也按余下的笔画多少排列,这在检字法上是一重大改革;二、每字之下先注读音,然后注解字义。以基本义、常用义列前,其他义列后,释义时列举古书中的例证,也采录一部分口语、俗语的意义,颇富有革新精神;三、收字以《洪武正韵》为主,并参照《说文解字》、《古今韵会》等书,收入属于经史的常用字,共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字,凡属于怪僻的字一律不收,所以少于《篇海》、《集韵》约二万字,这个收字原则是正确的。全书正文凡十二卷(每集为一卷),另有首尾各一卷,内容丰富而实用。卷首领以梅氏之兄鼎祚之序,次为凡例,又次为目录,又次以“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四题阐述写字的规范与正字法的原则,又次为检字。“运笔”之中排列各种结构的字七十多个,分别说明每字的笔顺,如“止”,先“”,后“”,并注明:“按篆作‘’,本三画,今依俗作‘止’。”“从古”、“遵时”、“古今通用”三者为正字法原则,梅氏认为写字以不背于古、不戾于今为好,凡今时通行的、笔画正规的可用,笔画不对的或过于从古的皆不宜用。检字是排列不易辨明部首的难检字,使读者按笔画寻检。卷末附以“辨似”、“醒误”及韵法的横图和直图。“辨似”列笔画形体差别很小、容易写错的字五百多个,如“刺”之与“剌”、“肓”之与“盲”之类,教人加以辨别,知其音义的不同。“醒误”排列坊间刻本常见错字四十多个,一一指出其错误。如:“本,‘本末’之本,从木从一;今误作‘本’,本,音叨,进趋也,又往来见貌,从大从十。“韵法”是帮助读者辨别四声、掌握反切的方法。是书为中国字典编纂法奠定了基础,后来张自烈作《正字通》、清代修《康熙字典》,都是按其体例编定的。其缺点是每字均注“叶音”,并把“叶音”与“又音”并列,随意牵合古今音,沿袭宋人的错误;引文仅举书名或篇名,出处不详,往往随意裁取,割裂上下文;释义也常有错误。明末此书广泛流行,增补、删节或袭用其书的很多,如《字汇补》、《会海字汇》、《玉堂字汇》、《同文字汇》、《文成字汇》等。是书有明刻本和清刻本。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各朝均曾刊刻。然而清代修《四库全书》,既著录仿其体例的《康熙字典》,又列出于是编的《正字通》于《存目》,而独弃是编未编,未免数典忘祖。

猜你喜欢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

  • 孔惟叙集

    六卷。清孔毓功(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功字惟叙。新城(江西省南城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受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惟叙集》。此集共六卷。所作皆为杂文。以年为次,不分体类。据集前《自记》称,“

  • 菀青集

    清陈至言(约1712前后在世)撰。陈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压。浙江萧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早年与同郡张远齐名,得毛奇龄赏识。是集不分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评其诗

  • 此木轩直寄词

    二卷。清焦袁熹(1660-1725)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贯穿经学,工制义。诗亦富于独创,不同流俗。著有《春秋阙如编》、《此木轩纪年略》、《此木轩四书说》等。其学贯彻天人,包

  • 宋诗钞

    一百六卷。清吴之振(1640-1717)编。之振生平详见《黄叶村庄诗集》辞目。本书是作者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抑宋”,故搜集宋代诗人专集,选刻此书,以展宋诗全貌,显“宋诗之长”。收诗人一百家(其中十六

  • 论语颜氏说

    一卷。刘宋颜延之(384-456)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延之字延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今有《颜光禄集》辑本。子、史、志都未言及颜注《论语》。只皇疏

  • 兼明书

    五卷。唐五代时邱光庭(生卒年不详)撰。邱光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曾官至太学博士,与著名诗人罗隐交往密切。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兼明书》共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今本五卷,可能为后人

  • 江月松风集

    十二卷。《补遗》一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正元年(1341)为儒学副提举。张士诚居吴,惟善退隐吴江筒川,又移后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集在明代不甚负名,焦竑《国

  • 洪范口义

    二卷。宋胡瑗(详见《周易口义》)讲授,瑗门人编录。《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旧传为商末箕子所作,近人或疑出自战国时人之手。周武王灭商后,向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箕子依据《洛书》,详细阐述了五行、五事、八

  • 忠义水浒传

    见《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