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

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因寓居建阳考亭,世称考亭先生。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官至宝文阁待制。他批判吸收了佛、道思想,建立了庞大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后人将其与二程理学合称为“程朱理学”。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所创学派被称为“闽学”。朱熹主张理在气先、讲究格物致知,他所建立的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影响远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著作有《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易说》、《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均成书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的注释。《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成书于孝宗淳熙四年(1168),多引用二程及程门弟子的言论。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氏知漳州,刊刻四书,《四书》之名由此始。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他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中的经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乃“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朱熹则是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朱熹倾毕生精力注《四书》,前后经过四十余年。注释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以理学的概念、命题来解释《四书》,把《四书》纳入了理学的轨道。注释宣扬“理”为宇宙之本体,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理”派生,而“理”之内容则为仁义礼智信,宣扬“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另外,注释对人性、道德、教育、政治等问题亦颇多阐发。朱熹死后,《四书章句集注》受到统治者重视,逐渐流行,被视为“六经之阶梯”,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的标准,是当时读书人的官方教科书。该书版本很多,卷数、名称也有不同。明初司礼监刻本,四十二卷;崇祯十四年(1641)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十九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等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抄本,十九卷;清嘉庆间刻本,二十六卷(藏北大)。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983年标点本。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直解

    四卷。南宋邵若愚(生卒年不详)撰。邵若愚,号本来子,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撰有《道德真经直解》。此书约撰成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前人研究《道德经》者,或分《老子》为上下二篇八十一章,或为四卷

  • 顺治十八年诸王百官誓师录

    是书记录了顺治十八年(1061)正月十四日诸王贝勒以下满汉文武百官的誓词。书中此事原委的叙述和所录誓词,均以满汉二种文字缮写,并装潢成卷,藏之册府,是关于此事的原始记录。其中所载与《东华录》有不合之处

  • 钦定英杰归真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

  • 佩文韵府

    四百四十四卷。清张玉书(1642-1711)等,奉清圣祖康熙皇帝之命于康熙五十年编辑而成。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五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

  • 张文定公文选

    三十九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邦奇,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十五岁作《易解》及《释国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邦奇性孝友,其母年已九十余岁

  • 心印绀珠经

    二卷。明李汤卿(生卒年不详)撰。赵瀛校刊。李汤卿生平事迹不详。赵瀛为嘉兴府知府。全书共九篇,上卷包括四篇:“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

  • 广安州新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周克堃纂修。周克堃,字幼安,邑人,同治优贡,初为县令,累擢至道员。其关心桑梓文献,所适以稿自随,而志成于归田之后。于金石古迹,尤逐处经心。此篇原名《广安新志》,为周幼安私家著述,其费

  • 龙山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清缴继祖修,洪际清纂。缴继祖,山东东平人,拔贡,嘉庆十五年(1810)任龙山县知县,二十二年(1817)复任县令。洪际清,教谕。《龙山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共十六卷首一

  • 蜀道驿程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记述康熙十一年(1672)王士祯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时往来所经之事。上卷自京师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乡。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

  • 近事会元

    五卷。北宋李上交(生卒年不详)撰。李上交,赞皇(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李上交退寓钟陵以后,搜寻近史及小说、杂记之类,共五百余事,分为五卷,以其掇录近事之元始,故定书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