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释义

夏小正释义

不分卷。清宋书升(生卒年不详)撰。宋书升,字晋之,维县(今四川理番县西四十里)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即隐居不仕。是书前后无序跋。每月题书名及“维宋书升学”,似是十二卷;末附鸡始乳逸文一条,虽仍照题,实不成卷,盖尚未编定也。宋氏通晓天文历法,解星之昏旦中必明其躔某宿度;解启蛰养日养夜必别其中气朔气,皆为他家所不及。解“鞠则见”,从孙星衍、洪震煊以鞠为虚而转之云:“虚星即印墟之虚,《尔雅》北陆虚也,夏后氏因唐尧之旧用为中星者也”,其说甚核;“初昏南门正”条,辨洪氏以南门在库楼外,而释之云:“古人名星皆由象取,门者象也,南其方也。人君南面觇星,必两星左右峙列,与户之势左右相当,乃所谓南门正;若以亢之南北星为南门则与东壁之星同,是壁形非门形,乌得言正。《天官书》南北字,北为比之讹,其下当有地字,以本篇狼南比地、大星日南极老人句推之可见”,此说足解洪氏之惑;“参中则旦”条,从顾凤藻以参为星而申之云:“《尧典》所用中星,此时尚不更易,《小正》若昴若火若鞠,此三星即《尧典》所用为侯者,四仲之星,不当独缺鸟之一宿,仲秋旦中之星,即仲春昏中之星,皆去日九十度,依此推知参定星之讹文”,其推阐甚为分晓,所以然者,列星东移,其差颇微,四仲中星《逸周书·时训解》、《礼记·月令》皆与《尧典》不合,惟《小正》尚合也。以上是对旧注的驳正引申发挥。是书颇有其创见者,如“丹鸟羞白鸟”条云:“《国策》庄辛曰:‘王不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蛉为食闽蚋之物明矣。蜻蛉以青得名,而丹者当名丹蛉,音转即丹良,此物七月中旬大雨初晴往来空中如织”,此虽创论而实是确论。其它亦可备一义者甚多,兹不备举。然书中迂曲之义,回护之辞,似是而非之论,文不成义之解也不少,例如,“主夫出火”条云“传中主字与位文主字不同”,谓“文舞同羽龠,武舞用干戚,武舞得兼文武”,等等。然百密一疏,无人能免,是书能博采众家,自下己意,考证之文,通晓流畅,在解《夏小正》诸书中实为少有。是书有移录原稿本。

猜你喜欢

  • 数学理

    九卷附一卷。英国棣么甘(1806-1871)撰,英国傅兰雅(1839-1928),赵元益(1840-1902)译。棣么甘为英国著名数学家,在分析、代数、逻辑方面均有著述。傅兰雅为英国传教士,曾与李善兰

  • 慎柔五书

    五卷。明胡慎柔(1572-1636)撰。胡慎柔,法名住想,武进(今属江苏省)人。幼贫,寄育僧寺,好学,通经史。曾从学于周慎斋弟子查万合,后经查万合介绍而为周慎斋门人,尽得周氏所传,周氏之书多由他诠次行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

  • 海国四说

    四种,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

  • 密庵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

  • 此观堂集

    六卷。明罗万藻(?-1647)撰。罗万藻,字文止,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七年(1621)举人。官累礼部主事。著有《十三经类语》等。罗万藻与同邑章世纯、陈际泰、东乡艾南英并以制义名一时,号江西四家

  • 字汇补

    十二卷。清吴任臣(生卒年不详)撰。任臣初名征鸿,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博学多闻,通经史,精小学,著作尚有《十国春秋》、《山

  • 定边纪略

    不分卷。清不著撰人。传钞本。目录如下:首为疆域,次城垣,次庙宇,次召庙雪山,次祭祀,次衙署,次官制兵额,次统辖、外藩,次管辖四至,次办公衙门,次内阁,次军台额设,次军台地名,次年例奏章,次条陈,次廪给

  • 负暄野录

    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

  • 冶南五先生集

    六种。清王遐春编。王遐春,福建福鼎县人,贡生。王氏锐意搜集乡贤遗籍,并命其子王学贞校勘刊刻。王氏先于兴化、泉州、福宁三郡中得唐代四人著作,又附入后迁入闵的唐代韩偓二种。六种为唐欧阳儋《唐欧阳四门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