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注

夏小正注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层次分明。书中所取之注,出入经史百家,间加案语,折衷诸说,可谓内容丰富。此书以傅崧卿注本为主,校以朱子《集传》,王应麟《玉海》诸本,又以汉唐诸儒所引之文订正之,相互发明,著其异同得失,颇具见解;然因袭多而创见少,不免拘泥迁就之累。案《夏小正》为纪时之书,而诸家讲星候多异议,李氏注意及此,故录诸说也特详。《夏小正》凡一月数候星者,一在旦,一在昏,乃罗列各月候星之昏旦,而为之证,深得其要领。惟其论十月初昏南门见者,昏也,织女正北乡则旦者,旦也,而于本文注云:“是月初昏见者非南门星,云南门者,谓东并见于卯也”,是则不仅解释欠明,而先后也有矛盾。至于解经,此书务求全通,故不免出之附会,如释“爽死”,因传有“爽也者,犹疏也”之文,取《周礼·天官·疏材》之注,为百草根实可食者,如菱芡榛栗之属,其说虽新,其理则悖,盖望文生训,此种诠释古书之方法,实不足提倡。是书有李氏三种本,嘉庆间虎溪山房刻本。②四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门人孙世桢等校。任兆麟,字文田,一字心斋,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任大椿族弟,诸生,举孝廉方正。除是书外,又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竹居集》。是书刊于嘉庆十年(1805),卷端辑录序说,又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王鸣盛序、张芋、江藩序,王序略言:“北周卢辩注《大戴礼记》二十四篇,余十五篇无注。就中《夏小正》尤为古奥难读,不可无注。卢氏阙焉,震译任生文田,补注是篇,刻以问世,求序于余,余观竟,叹其疏通证明,实事求是,兼采前哲时贤语,皆有裁断。若‘主火出火’一节,旧本错简在九月,文田据汉郑仲师《周礼·司爟》注移在三月。此条之误,卢召弓,戴东原之博且精,亦疏漏未及驳正,今赖文田正之,其善读书如此。至于‘时有见稊始收’一节,据文田以为傅氏本以此错简移在一月,今文田则定在五月,据理推之,稊之收,自当在五月,则亦以文田为是矣。嘻,以文田之善读书,其拾残补缺,订疑考误,为功于经者甚多,兹特吉光片羽耳。”江序略言:“《大戴礼》三十九篇,《夏小正》三十九篇之一,当时《小正》又别行于世,《隋书·经籍志》有《夏小正》一卷。宋政和中,山阴傅崧卿由其外兄关浍得《夏小正》一卷,为之注,以杜预《春秋》例,先列正文,后附传文,月为一篇,厘成四卷。太学任君心斋,集先贤旧说,参以己意,而为之注。治小戴之学,汉有卢植、孙炎,而《大戴》无传矣,任君之功,不在卢孙两家下”。按《夏小正》原为《大戴礼记》中一篇,提出单行,如《礼记》之《大学》《中庸》,《管子》之《弟子职》,《孔丛子》之《小尔雅》。此篇文辞古奥难读,宋元以后治之者寥寥无几,任氏不辞艰巨,注释是篇,且胜于前人,于旧误多有匡正,成绩显著。是书有心斋十种本。

猜你喜欢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洗冤录

    二卷。宋宋慈(生卒年不详)撰。宋慈,生平不详。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考证,宋慈为福建建阳人,嘉定十年(1217)中进士,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淳祐六年(1246)卒,年六十四。余说可信程度,尚需考证。《

  • 夏小正私笺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

  •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撰。①六卷,明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②十五卷,清伟烈亚力(1815-1887)、李善兰(1811-1882)译。①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

  • 十三科古方选注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 奉使三音诺彦纪程草

    一卷。《塞上吟》一卷。清宝鋆(生卒年未详)撰。生平详见《典试浙江纪程草》(辞目)。是集系咸丰四年(1854),衔命出使三音诺彦所作纪程诗。此年八月,行抵喀尔沁穆哈里喀顺境,译言瀚海界。三音诺彦在瀚海之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敕撰。本书《四库提要》作《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书名和卷数均与《四库全书》著录本异。著录本凡王公世袭表十六卷,其中第十二卷为西藏部,第十四卷为哈密、吐鲁

  • 马氏文通

    见《文通》。

  • 再广历子品粹

    十二卷。旧本题明汤宾尹(生卒年不详)撰。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及《再广历子品粹》等。《明

  • 初学读念法

    一卷。清吴遐龄撰。遐龄海阳(今山东海阳县)人。吴氏撰有《切韵指归》,以韵字繁多,初学难以记诵,乃依五音编成韵语,以便读念。其法以公冈骄鸡居五字以统五声,以四声为经,三十二母为纬。其间分属各音,有音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