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一卷。天竺梵文本后汉摩腾、竺法兰同译。四体指满文、蒙古文、藏文和汉文一经四体,故称“四体合璧”。乾隆四十六年(1781),帝敕依《明藏》本转译成满洲本,后又经嗄卜楚苏巴嘎等人译成藏文本,蓝占巴波罗觉等人译成蒙文本。汉永平十年(67)十二月三十日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至洛阳,带来《四十二章经》。该经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参见《四十二章经》辞条。前后有两种译本,一是迦叶摩腾于白马寺译,二是吴支谦译。一般认为,该经是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本经有多种异本,现存主要有五种:即《丽藏》本,宋真宗注本,唐《宝林传》本,宋六和塔本,明了童补注宋守遂注本。日文译本有山上曹源译《四十二章经》(收日本《国译大藏经》经部第十一),高岛宽我译《现代意译四十章经》(收《现代意译佛教圣典丛书》第六)等。19世纪已有英译本,1878年法国人又校印了汉、蒙、藏文《四十二章经》。1906年日本铃木大拙又出版了英译本,1947年英国伦敦还出版了《四十二章经》及其他两经的合本。本经汉文注解有宋智圆《注》一卷,《正义》一卷;仁岳《通源记》二卷,科一卷;均佚不存。现存的有《宋真宗注》一卷,天禧三年(1019)入藏。宋守遂《注》一卷,明了童《补注》一卷,明智旭《解》一卷,清道沛《指南》一卷,清续法《疏抄》五卷。《四十二章经》随佛教的世界化和译述的发达,也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佛教典籍。该经现存版本仅见天清藏经局的刻本。

猜你喜欢

  • 翰墨志

    见《思陵翰墨志》。

  • 三十国春秋辑本

    不分卷。清汤球撰。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该书共编辑了十八种史部久佚之书,包括萧方等的《三十国春秋》、常璩的《蜀李书》、和苞的《汉赵记》、武敏之的《三十国春秋》、田融的《赵书》、吴笃的《赵书》、王

  • 昕天论

    一卷。三国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信字元直,一字德祐,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精于天文易数之学,为太常卿。有《周易注》。《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昕天论》一卷,姚信撰,失传”。新旧唐志复著之,今佚。其名

  • 博爱心鉴

    见《痘疹博爱心鉴》。

  • 瞿山诗略

    三十三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字润公,号瞿山,宣城(安徽芜湖)人。顺治十一年(1654)中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善交游,与王士祯、徐元文友善。著有《天延阁诗集》、《瞿山诗略》是集为梅清

  • 野老

    见《野老书》。

  •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

  • 万历起居注

    五十卷。明佚名撰。是书始于万历二年(1574)正月至四十三年(1615)十二月,记万历一朝大事,阁臣奏疏等,既为实录所宗,又可以补正其缺,旧本缺元年(1517)、十三年(1585)、三十三年(1605

  • 紫阳宗旨

    二十四卷。旧本题宋王佖(生卒年不详)撰。佖号敬严,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县)人,累官直敷文阁、福建转运副使等。佖于淳祐十二年(1252)曾作《朱子年谱序》。《紫阳宗旨》采辑朱熹之文集和《朱子语类》,分诲人

  • 山谷禅喜集

    二卷。明陶元柱编。陶元柱,始末不详。本书编者取凌濛初编《东坡禅喜集》之意,于黄庭坚集中录其阐发禅理之文,别为一书。有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