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吉林通志

吉林通志

一百二十卷。清长顺、讷钦修,李桂林、顾云纂。长顺,(1839-1904),初名常顺,字鹤汀,一作和亭满洲正蓝旗人,郭博罗氏。早年出身蓝翎侍卫,以镇压回民起义有功,擢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同治十年(1871)署乌里雅苏台将军,后调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哈密帮办大臣等。中日甲午战军爆发后,以吉林将军身份奉命节制奉天各军,并率所部五千至辽阳地区防守。二十六年俄军入侵吉林,他派员至哈尔滨乞和,俄军占领吉林省城后,他成为俄军控制下的傀儡,后卒。讷钦,吉林分巡道。李桂林字子丹,临榆人,翰林院侍讲衔修编。顾云,廪贡生出身,总办提调。光绪十七年(1891),长顺奏请编修专志,二十三年(1897)三月开局修志,聘李桂林、顾云总其事。广征博采,历时二年多而告竣。《吉林通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一百二十卷,分为:卷一至卷五圣训志;卷六天章志;卷七至卷九大事志;卷十至卷十二沿革志;卷十三至卷二十七舆地志,包括天度、疆域、山、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附祠祀、风俗;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五食货志,包括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三经制志,包括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权;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学校志,包括祀典、学宫、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五十至卷五十七武备志,包括兵制一兵制二驻防、兵制三练军、兵制四靖边军、兵制五吉林营练军、分界、船舰、驿站;卷五十八至卷七十一职官志,包括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七十二至卷一百一十九人物志,包括唐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列女;卷一百二十金石志;卷一百二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二志余。表散归各类,图附于后。此志体例完备,门类排列清晰,甚得体要。人物志,援据册籍,旁征金石,补正史传者甚多。舆地、食货、经制、学校、职官等门,内容宏富,考证也很精当。其中记载了明清以来许多珍贵的地方资料,如曹廷杰西伯利调查的记述,特林永宁寺碑的二通碑文等,极有参考价值。此外,该志尚能以简御繁,文简意赅,不愧为吉林省重要方志之一。有民国十九年(1930)重印本。

猜你喜欢

  • 雨村集

    四卷。明周东(?-1510)撰。周东,字伯震,号雨村,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生年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以伉直忤刘瑾,使勘事陕西,遇乱死。著有《雨村集》。是集凡四卷。包括

  • 东洲集

    二十卷。明崔桐撰。崔桐,字来风,浙江海门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编修。武宗议南巡,上疏力谏,被廷杖。嘉靖中,终礼部右侍郎。桐事迹附见《明史·舒芬传》,桐与芬俱以疏谏南巡廷杖故。

  • 大雅集

    八卷。元赖良编。赖良,湖北天台人,字善卿,生平仕履不详。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分古体四卷、近体四卷,有杨维桢、钱鼐、王逢诸序,不署年月。杨维桢称,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卷末赖良《自识》称:“选诗二千

  • 天凑巧

    三卷。题“罗浮散客鉴定”,罗浮散客又有小说《贪欣误》六回,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据书中内容判断,作者是明末人,书成于明天启年间。《天凑巧》或误作《天然巧》,拟话本小说集,每卷演一回故事,共三个故事。第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交友论

    一名《友论》,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此书以献。书首有陈继儒作的小序,序中说:“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

  • 求阙斋日记类抄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 吴氏一家稿

    十八种,八十三卷。清吴清鹏编。吴清鹏字程九,号西穀,嘉庆年间进士,由翰林历官御史、顺天府府丞。是书汇辑其父子兄弟叔侄多人诗文稿而成,以其父吴锡麒所撰最多,如《有正味斋诗集》十二卷、《有正味斋骈体文》二

  • 资治通鉴目录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通鉴》一书,包括宏富,卷帙浩繁,光恐读者难于寻检,故于编纂之时,提纲挈要,并成此书,于元丰七年(1084)与《通鉴》同时奏进,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

  • 渊雅堂编年诗稿

    二十一卷。清王芑孙(1755-1817)撰。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一号铁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华亭教谕。王芑孙与法式善、何道生、张问陶、杨芳灿等人常琴歌酒赋,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