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小说

古今小说

四十卷。明冯梦龙(1574-1646)编撰。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香月居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年间贡生,曾任寿宁知县。清军南下渡江时,力主抗清,后南明军队节节失利,江浙不守,冯梦龙以忧愤卒。一生著作甚丰,在诗文、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但毕生大部分精力是用于编辑、整理、介绍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方面,对晚明通俗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有选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笔记小说《古今谈概》、《情史》;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双雄记》、《万事足》两种传奇,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戏曲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有《七乐斋稿》、《笑府》、《春秋衡库》等。《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是能代表冯梦龙通俗文学成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原拟编撰三部话本、拟话本集,名为《新刻古今小说》,故第一辑出版时题为《古今小说一刻》。后《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书名改为《喻世明言》,而嗣后出版的两部也取名为《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世将其共称“三言”。《古今小说》四十卷,有的是宋元话本的旧篇,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有的则基本可认定是明代的新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滕大尹鬼断家私》、《杨八老越国奇逢》、《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冯梦龙在编纂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文学观念、艺术要求和思想倾向,对宋元话本进行了严格的选择取舍。《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有不少没有被选入。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里称:冯氏所选剩余的旧话本已好比“沟中断芜,略不足陈”,可见精华篇章已尽被冯氏选入了“三言”。对于宋元话本旧篇,冯梦龙改订了题目,每篇都拟成七言或八言的整齐篇题,从人物和事件上对故事内容进行醒目概括。各自独立的前后两篇,又按照章回小说回目样式,设计成两两对偶的题目,如《羊角哀舍命全交》(卷七)对《吴保安弃家赎友》(卷八);《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卷二十五)对《沈小宫一鸟害七命》(卷二十六)。在正文叙述中,删去了一些原话本说话人的口头文学术语,改成适合阅读的书面文学语言形式,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头回”(入话)。有些采用旧本而改写幅度较大的,已经等于创作了,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据《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而成,从主题到情节均已全非旧貌。至于冯梦龙自己的拟作,编入集中的也不在少数,只是今日已无法具体辨别。不属于宋元旧本的一些明代拟作,可能有些是出于冯氏手笔。明代拟作的题材或根据民间唱本,或采自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有的是根据历史轶闻或唐传奇的故事改写。总的来看,《古今小说》中描写婚姻、爱情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或描写青年男女冲出家庭樊笼、对抗封建等级观念,自己寻找爱情(《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张舜美灯霄得丽女》);或写婚姻家庭遭受外来破坏的悲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或写封建等级观念和攀附权贵欲望支配之下的负心背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从各种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美满的愿望。有些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严嵩父子对沈家的迫害。也描写了一些反抗者形象,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闻淑女。该书描绘生活情景生动逼真,刻画人物具体鲜明,情节结构细密完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选集之一,在明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也有大量的封建道德说教、因果轮回的迷信观念,以及庸俗的色情描写等消极倾向。原书为明天许斋刊本,因清代将“三言”列为禁书,书焚版毁,中国无传。日本尊经阁和日本内阁文库各藏有天许斋刊本,少数文字间有异同。1947年商务印书馆据摄归的日本内阁文库天许斋本照片排印,缺磨页处据日本尊经阁本校订补足。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许政扬校注本,少数文字有删节。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梦龙全集》,其中《古今小说》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天许斋刊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天许斋本排印全本,题《足本喻世明言》。

猜你喜欢

  • 考定文字议

    一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著述,见《儿笘录》。卷首有叙言,俞氏引孔子“正名说”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说文》为准。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一曰正字义,如“逆”为送逆字,而顺逆字必当作“屰”

  • 循园诗钞

    八卷。清杨文锴(1863-1927)撰。杨文锴,字鬯孙,湖南宁乡人。光绪、宣统间任江苏盐大使,辛亥革命后返乡闲居,后投水自尽。杨文锴之诗内容较为单薄,很少反映现实。绘景状物之作,尚情真意切,《游洛伽山

  • 溪蛮丛笑

    一卷。宋朱辅撰,朱辅字季公,南宋未桐乡(在今安徽桐城县北)人,朱翌子。其生卒直、仕履均不详。溪蛮即武陵五溪蛮,有雄溪、沅溪、酋溪、溪、辰溪、皆为蛮夷居新,清代其地属湖南辰州(今湖南沅陵)境。朱辅尝为官

  • 快书

    五十卷。明闵景贤(生卒年不详)、何伟然(生卒年不详)同编。闵景贤,字士行,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何伟然,字仙臞,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二者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割裂诸家小品五十种,汇编为一集。大

  • 萧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潘熔修,沈学渊、顾翰纂。潘熔,字朗斋,浙江吴兴人,官至同知知州,嘉庆十八年,以办理防堵事宜自江都调任萧县知县。沈学渊,字涵若,江苏宝山县人,嘉庆十五年举人,二十年纂成《萧县志》,后应浙

  • 江苏海运全案

    十二卷。清陶澍(1778-1839)撰。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进士出身,官至两江总督。道光时,督办海运。有《印心石屋文集、奏议》、《蜀輶日记》、《渊明集辑注》等。陶澍督办海运时,剔除淮北盐

  • 新疆大记

    六卷。清阚凤楼纂。阚凤楼字仲韩,安徽合肥县人,咸丰中以诸生从军,荐保至知县,分发江苏,遂寓苏垣。此书草创于咸丰、同治年间,延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方由其孙阚铎校对印行。《新疆大记》武昌存古学堂铅印

  • 四元玉鉴细草

    二十四卷。清罗士琳(1789-1853)撰。罗士琳字次璆,号茗香,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曾游京师,考取天文生,初从其舅秦恩复习八股,后专攻历算,甚通中算诸书,“博闻强识,兼综百家,于古今法算尤具神解。

  • 将略要言

    见《将略要论》。

  • 传习录略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此书取王守仁《传习录》删存大略而成。曹溶将此书收入《学海类编》。而《明史·艺文志》记有王守仁《传习录》四卷,《聚乐堂书目》有戴经《传习录节要》一卷,《会稽县志》有刘宗周《阳明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