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雅音

博雅音

十卷。隋曹宪音释。曹宪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仕隋为秘书学士,聚徒教授凡数百人,公卿多从之游。精小学,曾奉炀帝命与人同撰《桂苑珠丛》,以规定文字。又注《广雅》并为音解,学者推其该洽。贞观中拜朝散大夫。自著《文字指归》四卷、《尔雅音义》三卷。著作仅《博雅音》传世,余皆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文字指归》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避炀帝讳,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并称,实一书也。”张揖原本《广雅》仅只三卷,后传写析其篇目而成四卷,曹宪随文附注之本更析为十卷。宋晁、陈书目及《文献通考》皆止载《博雅》十卷,是宋时无注本已亡佚不传,止有曹宪音释之《博雅》传世。曹宪音释附于相应正文之下,至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方将曹宪音释析出,作为附录,置于《广雅疏证》刊本卷尾。1983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仍家刻本之旧,置《博雅音》于卷尾,凡十卷。《博雅音》主要为依字注音;间或说明字体,如“,门悼反,冒字也,必无有字边;从毛,吐外反,形声”;亦略有诠解,如“大予,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广雅疏证》所附《博雅音》曾经王念孙校勘,校语与曹宪音释以圈隔开,甚为清晰,如“亢,乎郎。各本乎讹作呼,今订正。《广雅》训亢为极,则当音口浪反。”核其全书所校,即就附于《广雅》之音,审悉某为雅文误入音内、某为音字误入正文、某为讹字、某为改字、某为脱文、某为改音、某为此字之音误属于彼字、某为校记之语误羼入本文,为之逐条注明。更考知曹所据《广雅》之本即有误字,曹氏就误字注音,遂并纠其失,为之厘定。王氏辨析之精、考定之核,学者评价极高,以为乃千古不刊之作也。

猜你喜欢

  • 月屋漫稿

    四卷。元黄庚(约1302前后在世)撰。黄庚字星甫,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客居山阴,越中诗社征诗,庚为第一,为当时推重。著有《月屋漫稿》。此集作于泰定帝四年(1327)。前有元泰定四年自序。

  • 元史节要

    十四卷。明张九韶编撰。九韶字美和,清江(今江西清江县)人,洪武十年(1377年)任国子助教,后升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所编《元史节要》,仿元曾先之《十八史略》体例,按时间先后系事,将《元史》节要成书

  • 钦定剿平捻匪方略

    三百二十卷。清奕诉(详见《剿平粤匪方略》)等奉敕撰。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北方重要农民起义军,坚持斗争十八年,活动范围达安徽、山东、河南和江苏等十个省区,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捻军起义失败后

  • 百宋一廛赋注

    一卷。清黄丕烈、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蘋,自号思适斋居士,又号无闷子,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早年丧父,家境不丰,且身弱多病,却苦读不懈。年届三十,补县诸生,后师从江声(1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楞严经臆说

    四卷。明代释圆澄撰。圆澄生平事迹详见《云门语录》辞条。《楞严经臆说》一书,是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除《楞严经》外,还有《大佛顶首楞严经》

  • 尔雅一切注音

    十卷。清严可均辑。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任建德教谕,后引疾归,以著书为事。学问淹博,

  • 尔雅犍为文学注

    另有《尔雅刘氏注》、《尔雅樊氏注》、尔雅李氏注》、《尔雅孙氏注》、《尔雅孙氏音》、《郭璞尔雅音义》、《尔雅图赞》、《梁沈旋集注尔雅》、《施氏音》、《尔雅谢氏音》、《尔雅顾氏音》、《尔雅裴氏注》共十七卷

  • 春秋以俟录

    一卷。明瞿九思撰。九思字睿夫,号慕川,黄梅(今湖北黄梅)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为知县张维翰诬,谪戍塞下。张居正援救,获释。后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卒年七十一。该书多为牵强附会之谈,如以《春秋

  • 白氏经史事类六帖

    见《白孔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