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卷数。清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撰。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春秋》之说,作者未加考评;书前有总论、凡例,亦系采集旧文。卷首有自注,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书中亦多有空白处,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
二卷。清末王兆芳撰。兆芳字漱六,江苏崇川人,生卒年不详。曾就学南菁书院,为经学家黄以周的高足弟子。治经尤长于三礼。篇名“才兹”,取草木初生滋益之义。此书解经,不乏佳作。如“说稽古”,融会贾逵、马融、郑
四卷。清黄淦撰。淦字纬文,号绮霞,浙江杭州人,乾隆时举人。其著述有《七经精义》,《周易精义》为其中之。此书不列经文,不解章句,只就各家之说分条列举,亦不参杂己见。所集各家大体以宋儒为主。其友萧山王宗炎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生卒年不详)撰。车若水字清臣,号玉峰山民,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其书从子车惟一跋,可知其书成于咸淳甲戌(1274),因车若水患脚气病,作书自娱,
五卷。明舒芬(生卒年不详)编。舒芬,字国裳。进贤(今江西)人。正德进士第一。授修撰。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是编凡五卷。据编前正德年间舒芬序,称“行箧中有文山(文天祥)《指南集》二册,《集杜句
二卷,补一卷。清刘喜海辑。刘喜海(1793-1852),字燕庭,山东诸城人。金石学家。刘氏曾在陕西、四川等地做官,获得关中所出周代铜器、秦诏版、汉泥封、新莽十布、唐善业泥等物;在四川则收集到宋代多种铜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一卷。明顾璘(1476-1545)撰。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寓居南京。弘治进士,授广平知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负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继起,时称“四大家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洗洗。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天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二十卷。清艾畅撰。畅字至堂,江西东乡人,生平不详。畅与尹继美同时,同治《诗经》,其书似尚不如继美之善。畅尝序继善《诗管见》云:“如简兮,如君子阳阳等篇,岂有一家道著。即二南之南字,亦自汉至今无人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