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闽通志

八闽通志

八十七卷,明陈道修,黄仲昭纂。陈道,福建巡抚。黄仲昭,名潜,以字行,福建莆田县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未几乞归讲学,学者称其末轩先生,著有《末轩集》。修志名家,先后修纂《兴化府志》、《延平府志》、《群武府志》等。其在修志问题上,主张发凡立例,“大要以遵国法,极时弊为主。”并认为:志所载当详其所应详,略其所应略,要旁搜博考,凡群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备载。强调志所述,当以谨严核实,不徒空言。其修志观点,尚可供修志者参考。八闽,即福建省别称。元代福建分为: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初改为八府,故称八闽。《八闽通志》弘治四年(1491)刻印。全书八十七卷,分十八门,为:地理、食货、秩官、学校、选举、坛壝、祠庙、恤政、人物、宫室、寺观、丘墓、古迹、祥异、词翰、拾遗等。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此志体例较为严整,每门均按省、府、州、县顺序叙述。取材上,尚能荟萃郡邑志书,参览历代著述,穷搜博考以成。综观全书,层次分明,统属得法,载述也较详备。虽有些纲目编排不尽科学,如:户口、水利列入食货门。然此乃福建省第一部省志,它虽不能概括一省全貌,但分别提供了当时福建省自然的和社会的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值得参考。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抹杀。

猜你喜欢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

  • 读史镜古编

    三十二卷,清潘世恩撰。潘世恩(1770-1854),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

  • 十六国疆域志

    十六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清代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购经史置各书院,黔士自是治经。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

  • 三峰传稿

    一卷。清万应隆撰。应隆字道吉,泾县(今属安徽)人。崇祯举人,入清不仕。著有《三峰文集》。该书记明末周泰峙、金声、黄道周、万庚、杨廷枢、万曰吉、万寿祺等人,所记虽较《明史》简略,但颇多轶事,为《明史》所

  • 词海遗珠

    四卷。明劳堪(约1571前后在世)编。劳堪字道亭,号庐岳。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杂收金石文字以及诗词杂文;不分体制,亦不叙时代;对原文又多有删节,似仅供

  • 四书解琐言

    四卷。补编 一卷。清方祖范撰。祖范字香宇,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是书首有汤运泰序及祖范自序。大旨在订正集注,旁及元明诸儒,以至近代毛西河、王己山之说,均能确指其失,所诂义理多精核,考核典故也能折衷

  • 发蒙宏纲

    三卷。宋罗黄裳(生卒年不详)编。罗黄裳,池州(今安徽铜陵)人。咸淳中曾为番禺守。明《内阁书目》曰:“《发蒙宏纲》,宋咸淳间,罗黄裳撰五言诗十二篇,又择古文凡有关于蒙养者三十篇以训蒙。今考所录,皆乡塾习

  • 周易述义

    十卷。清傅恒、孙嘉淦等奉敕撰,吴鼎、梁锡玙为纂修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序说。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

  • 黄石公三略

    三卷。旧题黄石公撰。黄石公事迹具《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述云:秦灭六国后,故韩相后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于博浪沙行刺始皇帝,未成。遂更名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圯(桥)上遇一褐衣老父,以为良“孺

  • 玉尺经

    四卷。旧本题元刘秉忠(?-1274)撰,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注。刘秉忠,原名刘侃,字仲晦,后更名子聪,于至元元年(1264)曾拜光禄大夫、太保等职,并更名刘秉忠,《元史》有传记其事迹。刘秉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