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崔铣(其事详见《读易余言》条)撰。《读易余言》第三卷即《易大象说》。朱彝尊《经义考》载《读易余言》五卷,又载《易大象说》一卷,实为重复。有称《易大象说》有单行本,故宜列出。杨时乔称《易大象说》
六十卷,明谭希思撰。希思,茶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巡抚。是书所记,自洪武元年(1368)至隆庆六年(1572)凡大事皆编年记载,每帝皆有论赞。卷首载万历己未修撰韩敬序,云:“侍御方壶刘公,持斧畿
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
一卷。作者不详。本谱是为宋饶鲁所编的年谱。饶鲁字伯舆,号双峰。宋代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先后在东湖、白鹿、西涧、安定、石洞诸书院讲学。故本谱所记,惟讲学之事较详。有《永乐大典》本。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生卒年不详)撰。李翀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1364)及至正丙午(1366)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
八卷。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著有《万姓通谱》、《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名世类苑》、《
一卷。唐颜师古撰。清汪庆黎辑。颜师古生平著述,见《匡谬正俗》。按:《中兴书目》著录颜师古《字样》一卷,《唐书·儒学传》云:“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颜元孙《干禄字书
二十一卷。清戴大昌(详见《四书问答》)撰。是书前有白熔序及自序,自序谓毛氏非以阐书义为心,而以攻朱注为事。凡于朱子用注疏为是,其或旁采汉书诸儒及宋人说者,则并訾其原说之失。朱注依用《仪礼》者,则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