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郑注正字考

仪礼郑注正字考

十七卷。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奂彬,一作焕彬,号直山、郋园,江苏吴县(今江苏省东南部)人。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輶轩今语评》、《长兴学记驳义》,斥常州今文经学为“野说”,詈康有为是“乱民”,梁启超为“诐士”。唐才常起义失败后,他据其“逆迹”,成《觉迷要录》,以作“康梁逆案之定谳”。宣统二年(1910年),以囤积居奇,激起饥民抢米风潮,被清政府削籍。1927年大革命高潮中被杀。生平藏书甚富,于版本目录学颇有研究。所著及校刻书凡百数十种,有《郋园丛书》。德辉以江苏人流寓湖湘,无乡曲之见,开湖南考据学之先河,可谓有功士林。是书大旨以阐述郑玄注文,对其进行博考、研究,遍采经传周秦诸子司马班范两汉儒书,比传经文,存其旧谊,为之互证,不事繁征。本书《士冠礼》,兄弟毕袗注,古文袗为均。谓《说文》衣部袗玄服,从衣声。,袗或从辰。淮南齐俗训尸祝钧袨。高诱注,袀纯服,袨黑斋衣也。司马彪续《后汉书·舆服志》云,郊祀之服皆以袀玄,袀核二字篆相似,故误作袀。然而,袀、袗属于同一部首,本来可以通用,因而,袀也写作均。《左僖公五年传》,均服振振,服虔注,均服黑服也。《汉书·律历志》、《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都写作“袀服振振”,由此可知,袀、均没有区别。《吕览》悔过,今袀服回建。高诱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因为袀训同与郑注袗训同一样,衣裳同色,就是上下无别,在声、义方面都可以相互参证。又眉寿万年注,古文眉作麋。谓《大戴礼》王言,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汉故北海相景君碑,不永麋寿。都以麋为眉,与此古文相同。又《诗·大雅》巧言,居河之麋。《尔雅》释水注,引作居河之湄。《释文》亦云麋本作湄。《尔雅》释鸟麋鸹。《释文》字林作鹛,都是眉、麋通用之证据。又《士相见礼》,遍尝膳注,今云呫尝膳,谓《释文》呫音贴。《穀梁》未尝有呫血之盟,呫尝也,今《穀梁》廿七年传作歃血,无呫尝也。惟《玉篇》口部呫字,引《穀梁》同,知六朝《穀梁》古本作呫也。《说文》无呫字。食部呫,相谒食麦也,从食占声。然而,意义不相近,而且呫与遍读音不同,例不通用。笔者认为呫乃品之讹字。《周礼·天官》膳夫品尝食注,品者每物皆尝之。《礼记·玉藻》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注,必先遍尝之。疏,品犹遍也。因此,此经古文作遍,今文作品,遍、品音义相同,因而相假借。呫、品因形近而讹。《从梁》自作呫,《释文》所见《仪礼》,本品误作呫,就引用《穀梁》对其加以证明,于是,一误再误,使之不可通解。援据淹博,无可訾议,推其例以治群经,殊途同归,将无一书不贯通,无一字无来历,其对于汉儒师法之传,当然未有以异。泾县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证》不专攻郑,金坛段玉裁仅仅著成《士相见礼》一卷,篇帙寥寥,似乎很难与之抗衡。唯独《燕礼》,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注,媵送也。今文媵皆为腾。谓自媵行,而賸俱废,与媵皆为腾之义,释解不明确。案:《大射仪》媵觚于宾注,媵送也,古文媵皆作腾。《公食大夫礼》众人腾羞者注,腾皆作媵,媵送也。《易》咸卦,滕口说也。《释文》虞作媵。疏引郑康成云,字作媵,媵送也。《诗·小雅》百川沸腾,《玉篇》引作沸滕。《文选》傅武仲舞赋,腾觚爵之斟酌兮。李善注引《仪礼》曰腾觚于宾。又曰小臣请媵爵。郑玄曰今文媵皆作腾。武仲汉人,据今文也。是媵、腾、滕古时假借通用,由于三代以前字少,因而有由一字而假借为无数字之用者。两汉以后,字数增多,诸经起初由经师口授,而后著于竹帛,从而导致声同而字不同,于是,又有由无数字而假借为一字之用者。了解这些后,才可以谈得上研究经学。然而,这只是千虑一失,学者应该取其长而去其短。此书有手稿本。

猜你喜欢

  • 说文佚字考

    四卷。清张鸣珂(1829-1908)撰。鸣珂字公束,号玉珊,浙江嘉兴人。咸丰拔贡,官江西奉新知县,著有《寒松阁集》。是书搜辑赵宦光、顾炎武、毛际盛、惠栋、段玉裁、江声、江沅、王念孙、桂馥、许瀚、严可均

  • 湫漻斋丛书

    十种,十二卷。清陈准编。陈准字绳夫,江西瑞安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均为金石目录学著作,共十种:清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一卷、清丁麟年《日照丁氏藏器目》一卷、清刘喜海《长安获古编》一卷、清胡琨《泥封印古

  • 钱塘吴氏所刻书六种

    六卷。清吴用威编。生卒年未详。此书汇辑其先人吴焯,及其乡人符之恒、符曾遗著。据其自序,谓其家故籍歙县,明季始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康熙中门祚寝盛,一时群从,多以谈艺好客相尚,而吴绣谷焯,字尺凫,有《瓶

  • 凤台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林荔修,姚学甲纂。林荔,福建莆田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凤台县知县。后升贵州麻哈州知州。姚学甲,山东巨野人。凤台县(今山西晋城市)古称泽州,清雍正六年(1728),

  • 侍讲日记

    见《吕氏杂记》

  •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

  • 列朝诗集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

  • 春秋繁露斠补

    三卷。附《补遗》一卷,《校勘记》一卷。清刘师培(详见《尚书源流考》)撰。该书校订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中的讹误,加以考证。对该书流传过程中的文句错误,时有订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

  • 耒阳县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陈翰修,郑优等纂。陈翰,南城人,曾任耒阳县知县。郑优,邑人,曾任乾州厅教谕。《来阳县志》道光六年(1826)刻本,共二十二卷首一卷。首序、例、目录。分为:卷一,星野、图考、沿革。卷

  • 铜弦词

    二卷。清蒋士铨(1725-1785)撰。蒋士铨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以养母乞归。此后又一度入都补官记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