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和集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等。《中和集》是李道纯的主要著述,原为零散多篇,后经李道纯的门人蔡志颐编次而成一书。题名“中和”,是取李道纯的居室匾名为书名。此书分前集和后集。其前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收《玄门宗旨》、《太极图颂》、《书前密意》以论太极;中卷收《金丹妙诀》、《三五指南图局说》、《试金石》以述内丹;下卷收《问答语录》、《全真活法》以释丹家之疑。此书后集,也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为《性命论》、《卦象论》、《死生说》、《动静说》及《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玄理歌》、《性理歌》、《火候歌》、《龙虎歌》、《无一歌》、《抱一歌》、《慧剑歌》、《挽邪归正歌》计十一首;中卷为诗;有《述功夫》十七首,《咏真乐》十二首,《咏四缘警世》、《咏葫芦》、《心镜》、《为孚庵指玄牝》、《和翁学录韵》、《赠邓一蟾》等六首,《自得》七首,《镜中灯》二首,《咏藕》二首,《卓庵》二首,《覆庵主乐无生》一首,计四十九首;下卷为词五十八首,以及《隐语》:《教外名言》、《绝学无忧篇并叙》计二篇。全书杂论性命及内丹之旨,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倡三教合一说,认为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三教都以太极为本,而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书中强调内炼铅汞而成丹是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又归太极;其返本归元的次第在于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实践上依炼虚化神,炼神化炁,炼气化精,炼精还虚,炼虚合道的程序。书中还对“九还七返”、“三宫”、“三要”等内丹术语进行了较为明晰的解释。《道藏提要》称“其学自成一家,为元代道教思想史上之重要文献”。说明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宋元道教思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六卷)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前后集各三卷),著录于道家类存目,还有《道书全集》(七卷)本。

猜你喜欢

  • 伤寒发微论

    二卷。宋许叔微(详见《类证普济本事方》)撰。此书共二十二篇,分上下两卷。上卷首论伤寒七十二证,阐述诸证病机、证治及方药。以下各论并下卷诸篇均为零散札记,虽无系统,但不离伤寒本旨,尽融作者体会,来自实践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南唐近事

    一卷。宋郑文宝(详见《江表志》)撰。书前有自序,题太平兴国二年作,即未仕宋时所作。郑文宝于南唐灭亡以后,有志于国史,搜集旧闻,将有关朝政大事,编为《江表志》。其余丛谈琐事则编为此书。记五代后晋天福二年

  • 说唐演义后传

    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与《说唐演义全传》同一作者,未确知是何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唐太宗年间罗通征北番和薛仁贵征高丽两个主要中心故事。简称《说唐后传》。前十四回写罗通征北:李世民拜秦琼为帅征

  • 尉缭子

    五卷。尉缭撰。其生卒年及籍贯皆不详。班固《汉志》杂家类《尉缭》下注云“六国时人”。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除此记载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一个尉缭,考其事迹,当非今本《尉缭子》

  • 大成乐律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 五经集说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 海康县志

    三卷,清郑俊修,宋绍启纂。郑俊,山西高平县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宋绍启,广东海康人,曾任保昌训导。海康县旧无志,郑俊于康熙二十五年冬,二十六年(1687)春,数奉抚宪暨府公檄文移取

  • 宛邻书屋古诗录

    十二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编辑。张琦,约道光、同治间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嗜读书,其书斋名宛邻书屋。著作颇多。有《宛邻诗》、《白斋诗集》、《战国策释地》等。此集简称《古诗录》。所录诗上始西汉,下至隋

  • 利川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何蕙馨修,吴江纂。何蕙馨,字仲香,河南息县人,增贡,官利川知县。吴江,字枫桥,本县人,贡生。按利川,向属土司,明以来,先属菱州,后属施州卫,乾隆元年(1736)改利川县,以忠孝、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