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清末民初王闿运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时补举人,入民国后任国史馆长。此书节取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为本,后附自己的观点。其中上下经各三卷,系辞传上下各一卷,说卦、序卦、杂卦各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著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
一卷。清希浚撰。生卒年未详。希浚姓爱新觉罗氏,字哲川,号彖庵,满洲正红旗礼烈亲王后裔,礼恭亲王之孙。希浚以应封宗室,得应嘉庆十二年(1807)乡试中式。少多病,与其兄皆早卒。此集有鲍桂星序,桂星乃希浚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
四卷。明詹景凤编。詹景凤字东图。休宁(属安徽省)人。由举人官至平乐府通判,生卒年不详。此为补王世贞《画苑》所编。收有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一篇、王维《画山水秘诀》一篇、荆诰《论画山水赋》一篇、李成《山水
五种,七卷。清吴丙湘编。吴丙湘,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无总题,仅有“蛰园校刻”四个字,一般称为《蛰园丛书》,收清代学者著作五种:孙兰《大地山河图说》一卷、《柳庭舆地隅说》三卷、汪
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奉敕校刊,乾隆三年(1738)告成。前冠以“世宗宪皇帝谕旨”,后面有乾隆皇帝亲为此书写的后记,其中主要收录大臣的奏折共有二百三十三人之多,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
二卷。清郑献甫原著。杭辛斋疏订。郑献甫,字小谷,象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郑氏原书名为《愚一录易说》。书中对周易不章解句释,而是举一义而贯穿全线,对字义不明、前后矛盾之处皆加以订正,列举鸿博,朴
三卷。清易顺豫(生卒年不详)撰。顺豫字叔田,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光绪进士。易顺鼎之弟。是书认为《大学》为教太子之学。孔子的七十弟子,以为《大学》将废,惧后世天子不再知以《大学》教其太子,以致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