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易备遗

三易备遗

十卷。宋朱元升(?-1275)撰,其子士可、士立补葺。朱元升字日华,号水簷,平阳(今浙江平阳)人,黼从子。嘉庆四年(1211年)武进士,官承节郎,差处州龙泉、遂昌、庆元县、建宁府松溪、政和县巡检。其子士可,字起予,开庆元年武进士;士立字起潜。其书卷末有士立《跋》,称咸淳庚午《备遗》成,则堂家先生用闻于朝,三载先子殁。庚午为咸淳六年(1270年),而卷首家铉翁《进书状》署咸淳八年,疑书成于六年,进书在八年,元升卒在德祐元年。此书焦氏《经籍志》、倪氏《宋志补》、朱氏《经义考》俱载之。首为《河图洛书》一卷,凡十三篇。次为《先天连山易》三卷,凡十七篇。次为《中天归藏易》三卷,凡十九篇。次为《后天周易》三卷,凡二十三篇。各有《补遗》一篇冠其首。朱元升学本邵雍,早年著《邵易略例》,今佚。其后又精研易学三十年,根据《周礼》“太卜掌三易”的说法,撰作此篇,自谓得圣人之心,于注疏解释之外,有先儒所未发者。其以刘牧之说言图书,以卦位配夏时气候言《连山》,以干支纳音配卦爻言《归藏》,以反对互体言《周易》,虽与古三易未必尽符,然补苴罅漏,用力甚勤,足备一家之学、视宋人伪撰之三坟,不可同日而语。此书之成,当宋末世乱,多所散失,其子起予、起潜先后补完,刊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原本已佚。《通志堂经解》本即从刊本重刻。又有明抄本,今北京图书馆存三至五卷。

猜你喜欢

  • 广弘明集

    三十卷。唐代僧人道宣(596-667)撰。道宣是法名,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另有人认为他是丹徒(今属江苏)人,或长城(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人。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文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东湖文集

    三卷。清朱璘(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朱璘字青岩。江苏常熟人,生卒年皆不详。官至南阳府知府。朱璘工文。本集前两卷为杂文,第三卷是所作《通鉴辑略》的论断,止于唐末,似非完本。《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加

  • 王氏杂纪

    十四卷。明王兆云(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王兆云,字元桢,麻城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著有《词林人物考》十二卷等多部书。《王氏杂记》这部书包括湖海搜奇二卷,挥麈新谈二卷,白醉琐言二卷,说圃识余二卷,

  • 此木轩直寄词

    二卷。清焦袁熹(1660-1725)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贯穿经学,工制义。诗亦富于独创,不同流俗。著有《春秋阙如编》、《此木轩纪年略》、《此木轩四书说》等。其学贯彻天人,包

  • 汉熹平石经遗字

    一卷。清万中立辑。中立字梅崖。家藏金石拓本极多。此书就是以其家藏之宋拓汉熹平石经残字二种,附以翁方纲模刻之本影印而成的。中立於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黄易小蓬莱阁所藏汉熹平石经遗字拓本,后一年又得孙

  • 静轩集

    十三卷。明陈宜(约1456前后在世)撰。陈宜字公宜,号静轩,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由工科给事中历官至兵部侍郎。据明路璧所作《陈宜小传》中称宜“有《金台集》、《金陵集》、《

  • 智囊

    二十八卷。明冯梦龙(1547-1646)撰。冯梦龙,字犹龙,一字耳犹,又自号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子、墨憨斋主人、龙子犹,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和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在崇祯

  • 山晓阁诗

    十二卷。清孙琮(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孙琮,字执升,浙江嘉善人,生卒年不详。孙琮读书于山晓阁,故以名书集。本集前有魏坤《序》,称其初集不下千首,其后数十年,复成两集,今此集所存,仅十分之二三。四库

  • 姑苏名贤小记

    二卷。明文震孟(1574-1636)撰。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学者。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因疏劾魏忠贤柄权乱政,受廷杖罢归。崇祯元年(1628)召充日讲官。讲筵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