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袁世凯东山再起

袁世凯东山再起

1908年11月(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死去,宣统即位,摄政王载沣以“回籍养疴”为名将袁世凯逐出朝廷。袁世凯虽被罢官,但仍实际掌握着北洋军阀集团,并在朝中遍布党羽耳目,时刻注视政局变化,伺机东山再起。1911年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急派北洋军南下镇压,但陆军大臣荫昌指挥不灵,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会同荫昌节制各军进剿革命, 袁以“足疾未愈”拒不受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清无奈调回荫昌,任命袁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湖北各军,袁仍拒不到职,并乘机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开放党禁、宽容起义诸人和授以军事全权、保证充足军饷等条件,要挟清政府向他交出权力,并借以笼络立宪派和革命党,以实现“一石二鸟”的阴谋。这时宣布独立省份增多,驻滦州新军发动兵谏,加之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一直敦促起用袁世凯,危在旦夕的清政府被迫对袁屈服。1911年11月1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清政府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致使清朝军政大权落于袁世凯手中。袁世凯目的已达,遂走马上任,指使北洋军攻下汉口,给革命以压力;然后北上组织内阁,玩弄清室于股掌之上。袁对革命又打又拉, 软硬兼施,终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夺了革命果实。

猜你喜欢

  • 武卫军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荣禄奏准编组的军队。此军由荣禄节制,其下分左中右前后五军,董福祥所部甘军为后军,聂士成所部武毅军为前军,宋庆所部毅军为左军,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为右军。荣禄于1899年6月27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皖浙起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了组织训练会党人士,于浙江绍兴创立了大通学堂。学生入学后即为光复会员,毕业后仍受学校光复会领导人节制。次年,徐纳捐道员,分派安徽,先后任武备学堂副总

  • 李来亨抗清

    李自成余部的抗清斗争。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攻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并取得很大胜利。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农民军倍受

  •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

  • 约法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造法机构。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并解散了国会后,立即向约束其权力的《临时约法》开刀,要求政治会议修改约法。但政治会议是由袁指定议员组成的咨询机构,并无造法资格。于是政治会议议决另

  • 儿皇帝

    五代时后唐明宗死后,皇位继承之争异常激烈。明宗女婿、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图谋夺取政权。清泰二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举兵反唐。后唐末帝派大将张敬达督军进讨。石

  • 中俄会订条约

    见“旅大租地条约”。

  •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政而被罢官禁锢,甚至被株连杀害,史称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政,不仅造成了深重的社会危机,而且严重地侵犯了部分官僚士大夫的切身利益。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与太学生

  • 交趾侵宋

    又称交州之变。宋神宗时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北宋建立后,与交趾王国基本保持和平交往,冲突很少。但自侬智高事件后,交趾统治者渐萌侵宋之心,时于宋朝边境掠夺骚扰。至其王李乾德时,更公然张贴榜文,攻